針對郭鳴的提問,姜楠做出了相應解答:“想必郭鳴同志應該比我還要清楚咱們華國各大血站的血漿儲備量,現在獻血的人太少了,每年只有各大機關單位組織的獻血,儲備量是遠遠不夠,因此,就少不了有人動歪心。加上現在檢測的不到位,一旦給病人輸入沒有檢驗結果的血漿,極有可能造成術后染病的情況,所以我才給人民醫院的院長做出了那樣的提議。”
在這個年代,因賣血輸血被感染患病的人幾何再乘幾何倍遞增。
加上通訊和各種醫療配備的不到位,一旦被感染,就只能回家等死。
姜楠不想看見這樣的慘劇發生,她接著補充:“所以,我覺著咱們科研院能不能在對腫瘤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也對血液分析和儲備以及篩查鑒定這方面下點功夫呢?”
早做準備,就可以最早的預防和減輕悲劇的發生。
姜楠想賺錢,不只是想強大自身,更是想對醫療研究多出一份力。郭鳴明白姜楠的意思,知道她的提議處于好心,所以很快就給出了答復:“姜楠同志,你放心,你的提議組織上一定會盡快研究并采納的。”
姜楠點頭應聲,當天就跟著郭鳴去了科研院。
可當她看見所有跟腫瘤有關的病歷和數據時,眉頭緊皺在了一塊。
科研院所掌握的病歷和數據實在是太少了,光是成功的手術案例都少的可憐。
再加上這個年代,大多數人都講究入土為安,能夠成為示范案例的大體老師只有那么幾個。
沒有醫療樣本,數據庫又得不到更新,研究的進展就更要緩慢了。
這簡直就是個惡性循環。
姜楠當天就決定要盡快開展科研教育工作。
接下來的幾天,在足以容下近百人的講堂里,姜楠用那只手捏著粉筆,畫下了數不清的人體構造圖形。
而是能想到的腫瘤案例,姜楠都拿出來一一列舉。
下面那科研院的工作人員有一個算一個,所有人都在奮筆疾書,求知若渴。
直到大年三十的當天,姜楠都裹著厚外套,拿著新畫出來的腫瘤器官案例,來到了科研院。
她把書塞給了郭鳴:“這上面是我整理的一些手術心得和實際案例,時間太緊了,有點潦草,不過科研院可以直接刊印下發,也能節省點時間。”
郭鳴激動的滿臉通紅,捧著畫冊的手小心翼翼:“多虧有你了!光靠著這些東西,我們都能在研究上跨出一大步啊!”
科研院的人沒時間過年,姜楠原本也想留下來幫忙,卻被郭鳴給趕了出來。“做研究的事有我們就行了,你一個拿手術刀的,跟著瞎摻和啥,大過年的,早點回家。”郭鳴的話還沒說完,就把早準備好的年貨塞給了姜楠。
像是生怕姜楠再進去,他直接把大門從里頭鎖上了。
當姜楠愣愣的帶著東西出了科研院時,才發現周洵已經等在了門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