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亞歷山大抬起頭來,看到3座大山被用來建造磨粉廠,許多人造建筑被安置在上面。
那里有明顯的水車、磨房、士兵的木屋、倉庫、廁所和許多雜項建筑,所有這些都由又大又寬的石板路連接起來。
布局幾乎與煉鋼廠1模1樣。
亞歷山大花了1點時間環顧4周,觀察工人們的日常操作,發現這個地方運轉正常。
他沒有事先通知就來了,因為他和他的保鏢們都穿著樸素的衣服,在盔甲外面穿了1件簡單的束腰外衣,所以他們沒有引起普通工人的注意,可以隱身地觀察工廠。
過了1段時間,亞歷山大很滿意,他決定去下1個地方,盡管他今天沒有計劃去見賈祖母,因為他只想看看工廠內部。
因此,亞歷山大注意到1大群工人正在把成品熟料從窯運到磨坊,他挑了1個合適的時機,默默地加入了他們。
然后就跟著他們走,穿過泥濘的道路,直到他發現自己來到了眾多研磨廠中的1個。
“嗯,那很容易,”亞歷山大自言自語道,評論著這里的安全。
但當他環顧4周,看到熙熙攘攘的工作場所擠滿了不知道有多少工人時,他很快明白,要監管這么多人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他要像在他的莊園里1樣給他們發身份證,那么他需要雇傭的人來執行這個文件的數量將是雇傭勞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將使整個觀點變得毫無意義,因為人們會花更多的時間阻止水泥配方被盜,而不是實際生產水泥。
在亞歷山大的莊園里運作的唯1原因是因為它的規模和勞動力相對較小,因為工人都是奴隸或被迫生活在他的土地上。
但是,水泥研磨廠無法執行嚴格的檢疫,并沒有真正妨礙其安全。
因為1個人僅僅從觀察所發生的事情中學不到什么。
真正的配方只有少數人知道,除了亞歷山大,沒有人知道完整的配方。
甚至那里的工人也只知道他們應該做什么,卻不知道為什么。
亞歷山大近距離看到水車感到很驚奇,然后偷偷地往里面看,觀察磨粉機的操作。
它們和粉碎焦炭的原理幾乎1模1樣。
只有1個警告。
與這臺球磨機相連的是兩個巨大的齒輪狀結構。
這些齒輪由厚實的實木制成,看起來幾乎就像微型水車。
其中1個齒輪較大,齒較多,由干橡木制成,與水車的紡輪相連,而另1個較小,齒較少,與球磨輪相連。
這樣,當大齒輪旋轉1次時,小齒輪必須旋轉多次。
亞歷山大必須設計這種機構,因為研磨機的工作方式是快速旋轉,這將導致固體球每分鐘多次下落并粉碎到熟料中,從而將其粉碎成粉末。
但問題是水車的旋轉速度不是很快,最多只能達到每分鐘3轉。
而銑床需要大約20到25rpm。
這個數字不是亞歷山大編造的。
他利用數學公式計算出這個數字,考慮到球的平均直徑、機器的大小和要粉碎的材料的密度。
因此,為了達到他想要的轉速,亞歷山大可以做兩件事。
第1,把水車做小1點,因為直徑小的東西轉得更快。
但這將減少水車從重力勢能(gpe)轉化為動能(ke)的能量,從而降低亞歷山大的生產能力。
所以這將是相同的3rpm計費機。
或者,亞歷山大可以建立1個齒輪機構,可以使銑床旋轉得比水輪快得多。
齒輪的工作原理是能量守恒,這很簡單,當1個旋轉的大物體附著在1個較小的物體上時,較小的物體也會以更快的速度旋轉,這樣兩個物體的角動量和能量就守恒了。
根據同樣的原理,由于水車車輪的直徑比水車小得多,那么使用適當數量的齒輪,銑床將旋轉得更快,以消耗大得多的水車的所有能量。
如果沒有齒輪,這些能量就會被浪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