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驚訝的是,亞歷山大在信中使用了“你”這個詞來稱呼貴族,這在當時是1種非常不禮貌的做法。通常,稱呼貴族時會使用“勛爵”或“女士”等尊稱,以表達最基本的敬意。但亞歷山大卻選擇了省略這些繁瑣的稱謂,直接以“你”相稱,這無疑是1種大膽而挑釁的舉動。
然而,亞歷山大這么做的原因或許正是因為他不在乎這些繁文縟節。在他看來,這些貴族無論是盟友還是敵人,都已經見識過他的手段與決心。至于那些尚未得知消息的人,他們也應該已經通過其他渠道了解到了亞歷山大的勝利以及隨后的條約簽署。因此,對于那些需要被告知向亞歷山大宣誓效忠的人,要么是消息閉塞、無法得知真相的弱者,要么是愚蠢至極、不知好歹的愚人。對于這兩種人,亞歷山大都毫無興趣。
信件寄出后,亞歷山大開始等待貴族們的到來。然而,這段等待的時間卻并非輕松愉快。因為他的家臣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應得的賞賜。他們在這場戰役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今勝利在望,自然希望能夠盡快享受勝利的果實。因此,接下來的日子里,亞歷山大被1連串的會議所包圍,他需要決定如何分配土地和財富,以平息家臣們的渴望。
分裂1個國家并非易事,尤其是像日本這樣龐大的國家。整個過程繁瑣而漫長,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這段時間里,亞歷山大每天都要花費數個小時來處理土地分配的問題。他需要仔細查閱各個貴族家族的土地契約以及國有土地的相關文件,試圖了解各種復雜的情況。這不僅僅包括土地的面積和價值等顯而易見的問題,還涉及到土地上的人口、工作、職業、技能水平等諸多方面。
更令亞歷山大頭疼的是,當時的制圖學技術尚處于起步階段,即使是最好的地圖也難免存在誤差。因此,他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不得不保持極大的謹慎,并尋求附近其他領主的確認。這個過程往往需要經過多次的核實與確認,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然而,盡管亞歷山大已經盡力做到最好,但在未來,仍然有許多來自新授予領土的人因為管轄權重疊而帶著領土爭端找到他。例如,他可能會明確地指出某條河流以西5公里內的所有土地都屬于某位領主,直到某片森林開始為止。但當這位領主真正去查看自己的領地時,可能會發現實際的河流位置與地圖上的標注相差甚遠,而那片森林也根本不存在,導致他的領地與另1位領主的領地發生了重疊。這類問題是無法避免的,亞歷山大只能在它們出現時逐1解決。
當亞歷山大優雅地拿起那名為提比亞斯的餡餅,他內心的渴望如同火焰般燃燒,他迫切地想要了解他究竟掌握了多少廣袤的土地,能夠慷慨地贈予多少,以及這些土地的具體所在。為了滿足這份渴求,他尋求了菲利普和席奧尼勛爵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