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在簡陋的環境中,甚至連最基本的溫度計都缺乏,這不禁讓他意識到,要制造出真正高品質的鋼材,他仍有漫長的道路需要跋涉。然而,這些不過是未來亞歷山大將要面對的挑戰罷了。
此刻,亞歷山大踏入了其余的工具作坊,目睹了錘子、釘子、犁等工具的制造過程。他觀察到,盡管大部分的制作流程相似,但每件工具的形狀卻各具特色。亞歷山大不禁驚嘆,不僅對他所生產的工具種類繁多感到驚奇,更對那些工具所呈現出的多樣化尺寸感到震撼。顯然,他們并不滿足于制造單1的錘子或釘子,而是為了滿足不同人的需求,精心制作了各種尺寸的工具。
當亞歷山大看到整個鐵作坊僅僅是工具制造的1部分時,他轉向馬文,好奇地問道:“這里1共有多少人在工作?”鐵匠馬文神情專注地為他詳細解釋:“嗯……我們是從加利奧索斯來的100名鐵匠,當地還有另外100名。我們每人約有10名學徒,而每個學徒又約有5名工人和奴隸協助他們。所以,總人數大約是10,000人!”
聽到這個龐大的數字,亞歷山大本人也感到震驚。他未曾料到,自己竟然雇傭了如此多的人手。由于他長期征戰在外,大部分的日常事務都交給了岡比西斯和赫利普托斯處理。這1刻,他深深感受到了這份責任與使命的沉重。
。
在踏足鐵制工具作坊的繁華與精巧之后,亞歷山大的步履并未停歇,他的目光穿過了時間的塵埃,繼續探尋著這座制造綜合體的下1個秘境——家居用品的殿堂。這里,每1件物品都仿佛訴說著生活的溫情與藝術的魅力,從鍋碗瓢盆到刀叉勺杯,再到那些精巧的鉸鏈、鎖具和門配件,它們無1不透露著工匠們的匠心獨運與對完美的追求。
這片區域與之前的工具制造部門雖有所相似,但細細品味,又能發現其中蘊含著獨特的韻味。大部分的刀具、餐具、家具配件,甚至是裝飾性的鐵藝元素,都采用了鍛鋼這1古老的工藝,每1錘的敲打都蘊含著匠人的心血與智慧。然而,這里也有例外,那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炊具、家具支架,乃至椅子、桌子、床榻與箱匣的裝飾,都采用了更為獨特的鑄造方式。
鑄造,這1古老而神秘的藝術,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詮釋。亞歷山大遠遠地注視著,只見1群身著簡陋服飾的工人,他們或許是奴隸,但此刻他們的眼神卻充滿了專注與敬畏。他們使用著精心制作的鐵盤模具,在裝滿濕潤沙子的板條箱上,細心地壓出1個個完美的凹痕。隨后,他們運用各種工具和附加模具,在主模具周圍精雕細琢,為這些即將誕生的器皿增添無盡的細節與韻味。
這些附加特征的精細度,往往決定了產品最終的質量與美感。你可能會疑惑,為何他們要如此費力地雕琢這些細節?為何不能簡單地鑄造出空心形狀,然后倒入液態金屬呢?然而,鑄造并非外行眼中的那般簡單。它是1門極其精細且充滿挑戰的藝術,甚至在某些方面比鍛造還要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