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相比,雅努斯勛爵領地內的這座城鎮,簡直是天壤之別,實實在在地就是一個簡陋的“陋室”。
這里鐵匠和木匠的數量之所以是“兩個”,而非“一個”,并非是因為此地繁榮,而是得益于侯爵家族在周邊地區擁有龐大的武器制造中心,其影響力甚至延伸到了這里。
也只有那些更為偏遠的小村莊,在各方面條件上或許比這里更差。因為它們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生活所需都極度匱乏,當地的居民常常需要長途跋涉來到這里,才能獲取到他們生活所需的工具和服務。
但即便如此,想要實現這看似簡單的需求,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因為連接城鎮與村莊的所謂“道路”,根本無法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道路。在一年之中,竟有一半的時間無法正常通行——無論是在冬季,厚厚的積雪覆蓋其上,使得道路難覓蹤跡;還是在雨季,傾盆而下的雨水與融化的雪水混合在一起,將原本泥濘的道路變成了一片粘糊糊的泥濘混合物,行人與車輛皆難以通行。
事實上,正因為如此,在每年的秋收時節,對于農民們來說,就如同一場緊張激烈的競賽。他們不僅要爭分奪秒地收割莊稼,還要在冬雪降臨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將收獲的莊稼運往這里的市場。
倘若他們無法做到這一點,這不僅意味著他們無法通過售賣莊稼換取過冬所必需的關鍵物資,更意味著他們今年的稅款將會被記錄為未繳納。
秋季,向來也是稅吏上門收稅的時節。因為在這個季節,農民們的年收入幾乎全部來自于秋收,手中所擁有的現金也是一年中最多的時候。
而那些漏繳稅款的人,他們的下場簡直不堪設想。遭受毆打與繳納罰款,都只能算是相對較輕的懲罰。更為嚴重的是,他們的土地會被無情沒收,家人可能會被賣為奴隸,甚至有時還會面臨死刑的殘酷判決。
所有這些阻礙因素,使得雅努斯勛爵的封地成為了最貧窮的封地之一。不僅在侯爵家臣所擁有的眾多封地中是如此,或許在整個島嶼的范圍內,它的貧窮程度都堪稱名列前茅。
但話說回來,亞歷山大在經過一番認真深入的思考之后,發現這一切似乎又都在情理之中。
由于雅努斯勛爵成為領主的時間并不長,獲得這片封地的時間同樣短暫。因此,他所得到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其他貴族挑選之后剩下的、不受歡迎的部分。這些土地,幾乎無法產生任何具有實際價值的生產性產出。
畢竟,如果那是一塊肥沃富饒、極具開發潛力的好土地,早在他之前,就早已被那些眼光敏銳的貴族們捷足先登,占據殆盡了。
而且,雅努斯勛爵并不像亞歷山大那樣,是一個來自另一個世界、充滿奇思妙想的幻想家。他的思維方式和行事風格,往往遵循著傳統與慣例。所以,在面對諸多問題時,他能想到的解決辦法,大多也是前人所嘗試過的,鮮少有創新之舉。
例如,這位老人從未想過要對道路進行改善。因為在他看來,無論天氣是冰雹肆虐、大雨傾盆,還是雪花紛飛,他依然能夠順利地收到稅款。
受苦的是那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普通百姓,而他作為領主的利益底線,卻并未受到實質性的影響。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他又怎會愿意花費巨額的資金,去做一件他認為不會給自已帶來任何實際好處的事情呢?
更不用說,他實際上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承擔這些極其昂貴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除此之外,在《錫巴西斯》這本著作中,有一句說法實在是大錯特錯,那便是:“有錢才會修路。”
由此可見,盡管秉持著重商主義的西巴西斯認識到了道路對于地區發展的重要性,但商人們那種根深蒂固的“利潤至上”的本性,使得他們在面對投資這些公共事業時,表現得極為謹慎與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