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又暗中威脅,若有不從,便以驅逐甚至更嚴厲的懲處相待。這剛柔并濟的手段,恰似一把雙刃劍,對鐵匠們而言,殺傷力十足。
面對如此局面,權衡利弊之后,絕大多數鐵匠在重壓之下,最終選擇了屈服。畢竟,亞歷山大所給予的條件,雖有脅迫之嫌,卻也并非毫無吸引力。那棍棒的威懾與給出的誘人出路,使得敢于違抗領主意志的人寥寥無幾。
然而,總有那么一小撮人,懷揣著自已的目的,試圖與亞歷山大討價還價。比如鐵匠行會的領袖、財務主管之類的角色。
他們真正憂心的并非同行工匠的境遇,而是一旦順從亞歷山大的安排,他們將徹底失去手中的權力與影響力,那如同璀璨星辰般照耀他們的光芒,將就此熄滅。
可惜的是,他們的掙扎注定徒勞無功。在這場權力與利益的博弈中,他們未能贏得任何真正的支持者。
究其根源,在于他們實在拿不出任何能讓亞歷山大心動的籌碼。普通鐵匠們心里明鏡似的,與城主作對,實在是得不償失。
就像公會長平日里所宣揚的那般,為了“團結一致,保衛公會”,可在現實的利益面前,公會的口號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事實上,許多鐵匠甚至故意對這些尋求支持的人冷嘲熱諷。因為鐵匠行會,并非如外表那般光鮮亮麗,實則內部充斥著諸多舊怨與隱藏的政治斗爭。
比如說,對于那些不屬于行會的商人,需要繳納額外的稅款。這一舉措,正是鐵匠行會極力游說推動的結果,其目的不過是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力與利益。
當然,這一行為讓眾多鐵匠心中極為不滿,只是面對蘭普男爵的權勢,他們也只能默默忍受,敢怒而不敢言。
如今,亞歷山大的出現,讓他們有了另一種選擇。盡管那些頑固的行會成員在與亞歷山大會面后的幾天里,四處奔走,試圖召集更多的人來抵制這一決定,但隨著既定離開的日子愈發臨近,他們的隊伍卻如沙漏中的細沙,逐漸變得空虛。普通鐵匠們則更加明智地利用起時間,忙著收拾行裝,準備踏上未知的旅程。
按照亞歷山大的規劃,這些鐵匠將先獨自跟隨他前往目的地。待他們在暫贊安頓妥當,一切安排就緒后,如果他們愿意,便可以邀請家人前來團聚。
之所以如此安排,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缺乏足夠的船只,無法一次性容納所有人;
另一方面,亞歷山大也希望這些鐵匠能夠先親身感受贊贊這座城市的魅力,再決定后續的行動方向。
鐵匠們總體而言,對這個計劃并無異議。亞歷山大為了確保計劃順利進行,直接存入一千羅帕爾,以幫助鐵匠們的家庭度過這段“艱難”時期。
這一實實在在的舉動,如同給眾人吃了一顆定心丸。就連那些原本對亞歷山大只允許一名學徒跟隨的決定憤憤不平的鐵匠們,在親眼看到黃金的那一刻,態度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畢竟,承諾給予金錢只是口頭之約,而親眼目睹真金白銀,那感受截然不同。許多人甚至對亞歷山大能夠信守諾言感到驚訝,在此之前,他們半信半疑,以為亞歷山大只是在夸大其詞,畫一張大餅而已。
由此可見,裝滿金錢的袋子的分量,在大多數人心中的天平上,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
至于亞歷山大為何只允許每個鐵匠帶一名學徒,這背后自有他的深意。
他希望借此為贊贊當地的孩子們提供更多學習技藝的機會,打破侯爵鐵匠們對技術的壟斷,讓更多的人能夠掌握這門手藝,為贊贊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除了鐵匠們,還有一群人也準備踏上全新的征程,那便是城里的水手們。
這一消息,讓鐵匠們驚喜不已,他們心想,至少在前行的道路上,自已不會感到孤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