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售賣各式各樣的金屬工具,諸如釘子、錘子、刀子、鍋碗瓢盆等生活必備之物,甚至還有鋤頭和犁這樣的農具。
亞歷山大心中不禁泛起疑惑,此地并無農田的蹤影,究竟是誰會在此購買這后兩件農具呢?
除此之外,蠟燭商們售賣著照明用的蠟燭和燈油,樵夫們則提供著做飯所需的木柴。
然而,這里最為熱鬧、生意最為興隆的,當屬那一家家面包店。
盡管面包店數量眾多,但每家店內都擁擠不堪。
大量的家庭主婦們紛紛將自家的小麥或其他種類的谷物帶到這些面包店,委托店家為她們烘焙面包。
這些面包店配備有專門的烤爐,以及經驗豐富的烘焙師傅,烤制出的面包口感絕佳,遠比任何家庭自制的木炭窯所烤制出來的味道更為美妙。
而且,由于這些面包店服務的是一個龐大的社區,購買人數眾多,故而人均價格頗為實惠。
正因如此,許多家庭都樂意平均每周花費三到四次少量的費用,選擇在這里購買面包。
如此一來,既能節省時間,又能品嘗到更為美味的面包,同時還能讓她們將更多的精力專注于其他家務之上。
唯有那些最為貧窮的家庭,才會無奈地選擇在家里自已烤制面包。
……
一方面,亞歷山大目睹著整個社區這般自然而然地蓬勃發展,心中滿是欣慰。
許多原本位于南區的商家,紛紛遷至西區,只為能更便捷、更迅速地為居民們提供服務。
瞧啊,此地的熱鬧喧囂程度,幾乎能與繁華的市場區相媲美。
然而,這繁榮的背后,卻也隱藏著諸多問題。
這些商家的設立毫無規劃,顯得極為隨意,不僅給周邊的居住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更為關鍵的是,它們非法占用了大量寶貴的空地。
亞歷山大原本對這些地塊有著更為宏偉的規劃,他意欲在此建造一系列娛樂中心,諸如能讓人放松身心的澡堂、充滿藝術氛圍的小型露天劇場、綠意盎然的公園,甚至還有前所未有的動物園。
這些計劃堪稱雄心勃勃,畢竟在阿哈德尼亞乃至整個世界,對于公園和動物園的概念,人們幾乎一無所知。
在世人的認知里,公園不過被視作大片開闊的綠色田野,而在這個世界上,這樣的空間隨處可見,只需邁出城墻之外,便能盡情觸摸到那廣袤無垠的草地。
至于公園的“小表親”——花園,雖確實存在,但在人們的觀念中,那不過是富人們閑暇時的玩物罷了。
普通民眾連想都不敢想,更談不上渴望擁有這般奢侈的享受。
而將動物圈養起來,并收取費用供人參觀,這樣看似荒誕不經的想法,似乎還從未有人萌生過。
然而,隨著西區商店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贊贊已然深切感受到了人口膨脹所帶來的巨大沖擊。
倘若亞歷山大想要順利建設這些便利中心,那么許多商店就不得不另尋他處——從道路上撤離,甚至從那些空置的土地上搬走。
但他實在不愿輕易下令采取這般具有破壞性的行動,因為他深深明白,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這些商店。
對于那些整日忙碌操持家務的女性而言,長途跋涉前往南區購買生活必需品,實在是太過麻煩,且極為耗費時間。
這一現狀,很快讓亞歷山大察覺到了自已最初城市設計中存在的一處缺陷。
當他精心打造四個區域,并將它們規整地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整齊區域時,他運用了源自現代的城市規劃理念,認為每個部分都應與單一的身份緊密相連,諸如居住、工業、經濟、娛樂等等。
他堅信,如此明確的功能劃分,將極大地方便對這座城市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