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棗、李子還有杏子,全部來自錫巴西斯和西方,嘗嘗鮮嘞!”
“來自世界各地的香料喲——只要您能叫得出名字,咱這兒都有!鹽、胡椒、大蒜、丁香、生姜、孜然……應有盡有。來來來,保證這些香料您這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全乎的,咱這兒匯聚了世界各地的珍品香料!”
西區之所以無法擁有如此豐富的商品選擇,實則有其內在緣由。人們只需聆聽這些商品的報價,便能略知一二。
盡管西區的公寓樓坐落于城市的富裕區域,許多家庭每月的收入約在250至300羅帕爾之間,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依照一些商人的要價,定期花費如此高昂的費用購買食物,著實難以承受。
例如,一公斤肉的價格,依據切塊大小的不同,在5到10羅帕爾之間徘徊,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想要每周食用一次以上的肉,實在是一項沉重的負擔。魚、奶酪和雞蛋等食物,亦是如此。
因此,普通民眾平日里主要食用蠶豆、鷹嘴豆、小扁豆和蕓豆等蔬菜,這些蔬菜每公斤僅售2至3羅帕爾,搭配上橄欖油,偶爾還會享用熏肉和熏魚,因其價格相較于新鮮蔬菜更為低廉。
畢竟,人們無需食用過多此類食物,便能獲得飽腹感。
類似的消費考量同樣適用于葡萄酒。西區所售賣的多為廉價葡萄酒和小麥啤酒,每升僅售2至4羅帕爾,與南部市場上出售的一些甜酒相比,價格相差甚遠。
這種價格差異的背后,是在阿哈德尼亞,人們普遍認為葡萄酒越甜,品質便越高。故而,商人們所售賣的甜酒,雖僅是由紅糖與普通酒混合而成,卻依舊被視作美味佳肴,通常僅供招待客人時享用。
畢竟,一升水的價格,甚至相當于一名熟練工人月薪的十分之一。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這里出售的許多其他商品,因為這個市場既要滿足普通人的日常所需,又要迎合貴族們對品質與獨特性的追求。
正因如此,西區的人們平均每周都會來到南市的市場一兩次,每當他們渴望一些更高檔的商品時,這里便是他們的首選之地。
......
當亞歷山大漫步于食品攤位之間,就連他,也不禁對這里豐富多樣的商品選擇感到些許驚訝,更遑論當地的婦女們了。
作為一名對美食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他十分確定,一些香料,比如藏紅花,以及水果,諸如棗和杏,在以往是他難以接觸到的稀罕物。
顯然,城市貿易的開放,猶如一把鑰匙,為這些曾經鮮為人知的貨物流通開辟了全新的渠道。
亞歷山大興致盎然,甚至決定為家人選購一些水果,并挑選了一些藏紅花,打算為當天的晚餐增添一份別樣的風味。
這一舉動,讓售賣商品的商人喜出望外。商人滿心歡喜,甚至想要免費將這些商品贈予亞歷山大,然而,亞歷山大自然婉拒了這份好意。
帕夏凝視著這位商人,敏銳地察覺到他并非本地人,遂與他攀談起來,對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原來,這位商人竟是西方時期一個大型貿易集團的成員,該集團的商業版圖遍布中海各地。
這一消息,對于亞歷山大而言,不啻于一個重大的驚喜。他最初的想法,是立即邀請此人前往家中,深入探討進一步的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