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所言,皆是肺腑之言。畢竟,憑借他前世的閱歷,深知真正的大理石所蘊含的奢華與華麗,是無可復制的。
這番邏輯清晰的推理,以及對其生意前景的肯定,瞬間讓老人精神為之一振。他興奮得跳了起來,大聲說道:
“對!對!大人您說得太對了。哈哈哈,銅和鐵雖用途有相似之處,卻也能共存共生。哈哈哈,看來是我庸人自擾,想太多了!”
不難看出,拉蒂有個有趣的小怪癖,每當他心情愉悅之時,便會重復自已說的最后一句話。
亞歷山大的話語進一步激發了他的喜悅之情,“嗯,雖說世間有愚人金,但這并未讓金匠們失去生計。真正高品質的東西,總會吸引那些品味高尚之人。您只需勤奮努力,繼續保持便好。”
拉蒂自然聽出了這句精妙的文字游戲,亞歷山大在老人的欣喜若狂中,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
亞歷山大滿心歡喜地離開了石匠工坊,心中堅信,這座城市未來的雕塑家數量定會有所增加。之所以目前尚未實現,原因在于進入這個市場所需的技術門檻頗高。
在開始制作第一件作品之前,工匠們至少需要十年的經驗積累,而且水泥作為一種受到嚴格監管的資源,因其稀缺性,從未向公眾出售過。
因此,人們所能獲取的少量水泥,要么是一些建筑工人冒險走私出來的,要么便是從亞歷山大為寺廟委托制作的幾尊混凝土雕像中獲取的。
亞歷山大深知,倘若他決意將水泥投放于公開市場,不出幾日,水泥定會如燎原之火般暢銷無阻。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用它制作的最熱門物件并非房屋或住宅,而是雕像。
虔誠的贊扎尼特人對雕像以及玻璃制品,懷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奇特迷戀,仿佛這些物件承載著他們內心深處某種神圣而神秘的情感。
就在亞歷山大悠然離開石工坊,漸行漸遠之時,不經意間,他的目光被一家售賣玻璃制品的商店所吸引。
雖說只是一家店鋪,但其規模之宏大,著實令人咋舌。它幾乎占據了整整一個街區,相較莫魯斯那已然堪稱贊贊最大店鋪之一的珠寶店,還要大上好幾倍。
這家店,乃是亞歷山大傾注心血與巨資打造而成的杰作。
此店由純黑色瑪瑙以及從馬特拉克精心進口的頂級花崗巖筑就,遠遠望去,宛如一座莊嚴肅穆的寺廟,散發著神秘而高貴的氣息。
深淺不一的黑色石頭巧妙排列,形成層層疊疊的波浪狀,其上雕琢著神秘而復雜的圖案,令人目不暇接,仿佛在訴說著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墻壁上,巨大的窗戶猶如巨人的眼眸,通透而明亮;當亞歷山大踏入店內,更是驚喜地發現,屋頂上竟設有幾個別致的“舷窗”,陽光透過這些“舷窗”,如絲絲縷縷的金色絲線,輕柔地灑落在店內的每一個角落。
若逢暴風雨肆虐,在空地正下方的樓層,有一方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小花園。
園中樹木蔥蘢,枝葉繁茂,甚至還有一座人工水池,靜靜地坐落其間,宛如一面明鏡,專門用于吸納那如注的雨水,仿佛在默默守護著這片寧靜與美好。
亞歷山大在這家商店所耗費的錢財,甚至遠超他精心裝修自家府邸的花費。
不僅如此,這里的戒備更是森嚴至極,四周駐扎著手持嶄新閃亮戟的武裝人員,他們身姿挺拔,宛如鋼鐵衛士。
單是他們那威嚴的存在,便足以讓絕大多數平民望而生畏,不敢輕易靠近。
這家商店的老板,是一位衣著考究、身著紅色長袍的中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