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之所以這般詳細解釋,是源于商業交易的實際狀況。在他經手的大宗交易里,多數買家由于手頭資金并不充裕,自然沒辦法一次性結清全款。即便是像法扎帕夏那般富可敵國之人,同樣難以做到這一點。
故而,如同現代商業通行的規則,這里設定了30%的標準稅率。這就意味著,買家從供應商處采購大部分商品時,僅需先支付商品價格的三分之一。隨后,伴隨著這些購入商品逐步產生利潤,他們再緩緩支付剩余款項。
這種交易方式極大地推動了眾多商業活動的順利開展,也為兩國之間帶來了大量的貿易往來。當然,如此優厚的條件,也僅適用于關系親密的朋友與盟友。
“……”
然而此刻,兩位夫人的心思全然不在亞歷山大講述的商業運作模式上。
盡管亞歷山大在透露國庫規模時,語氣波瀾不驚,可在她們耳中,卻好似一顆震撼彈瞬間炸開。
對于她們而言,這筆錢的數額大到超乎想象,這可不是之前所謂的一筆小錢,實在是困難無疑。
剎那間,兩位貴族的眼睛瞪得如同銅鈴一般,幾乎再也無法睜得更大,原本端莊穩重的儀態也險些維持不住。
“哈哈哈,至少是嘗過那個玩意也值了!”直至娜娜津夫人這句粗俗的咒罵脫口而出,才徹底打破了這略顯緊張壓抑的氛圍。畢竟,既然帕提亞夫人能開這般玩笑,她自已又有何不可呢?
“這么多?怎么可能?糖的利潤真有這么豐厚嗎?不會是騙我們的吧?”帕提亞夫人已然完全不在意娜娜津夫人的粗俗言語,滿心只想確認亞歷山大所說是否屬實。
目睹她們如此震驚的反應,亞歷山大心中不禁涌起一陣自豪——畢竟,想要真正震撼到這兩位自出生起便盡享頂級奢華生活的女人,絕非易事。
于是,他帶著極為炫耀的語氣,詳細地列舉起自已的收入情況:
“糖的確是我們極為賺錢的出口產品之一,但實際上,最大的利潤源頭其實是鋼鐵。我們每日大約能夠生產30噸鐵。按照每噸5萬羅帕爾來計算,每天光是鋼鐵帶來的收益就約有5億羅帕爾。另外5億則源自玻璃、肥皂、紙張,以及前面提及的糖。”
當然,這只是一種相對簡易的計算方式。畢竟,亞歷山大也以折扣價格向其他貴族出售了大量商品。
但與此同時,他還生產制造了各類精煉金屬產品,諸如刀具、鍋碗瓢盆、犁、鋤頭等等,這些產品的售價相較于原始金屬部件,要高出許多。
所以總體來看,這個數字還是相當準確的。
“你說的是一天30噸金屬!不是一個月嗎?”娜娜津夫人再次被這個公布的數字驚得嘴唇微微顫抖。
身為皇室皇后,娜娜津夫人平日里與當地一些貴婦交往頻繁。
因此,盡管她并不常外出,但通過這些貴婦丈夫所講述的故事,她對亞歷山大的高爐也有所耳聞。
顯然,那座高爐被傳得神乎其神,仿佛是一座能夠以某種神秘莫測的方式生產出“神奇鋼鐵”的“奇跡之塔”。
至少,這是流傳最為廣泛的版本。當然,也存在一些更為荒誕離奇、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比如說傳說這座高爐需要小孩子的特殊技藝才能運作。
當然,所有這些故事都難免存在夸張的成分,而分享這些故事的貴婦們心里也都清楚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