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納納津夫人的測試還遠未結束。亞歷山大稍微調整了一下坐姿,準備進入考試的下一部分。
“那么,夫人,假設我以20,000羅帕爾的價格購買一名奴隸,然后以25,000羅帕爾的價格賣還給她……接著過了一段時間,我又以30,000羅帕爾的價格將她買回來,之后再以15,000羅帕爾的價格把她送給某人……您認為我最終是賺了還是虧了,具體金額是多少呢?”
這個問題背后的邏輯,旨在考驗納納津夫人區分信用和借記的基本能力。就像亞歷山大習慣用會計術語來理解的那樣,貸記意味著買入,也就是“虧錢買入負債”;借記則意味著賣出,即通過賣出負債來賺錢。
“您要買兩次的奴隸是誰呀,大人?”聽到這個問題,納納津夫人先是開了個小玩笑,同時在亞歷山大面前展示著她精心修剪并涂抹了指甲油的美麗指甲。
隨后,她便簡潔利落地回答道:“您兩次花了5萬羅帕爾買下這個奴隸,但賣掉她總共只賺了4萬。所以,您虧了1萬羅帕爾。”她回答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厭倦,說完還轉過身,用近乎懷疑的眼神看著亞歷山大。
畢竟,在經歷了第一道頗具難度的測驗后,這個問題顯得過于簡單,反倒讓她覺得像是一個陷阱。
“太好了!太好了。”亞歷山大并不在意她的目光,只是輕輕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這是最后一個問題。它稍微有點長,而且其中涉及很多相近的數字……所以殿下請務必仔細聽好。
“有三個人去一家客棧過夜。客棧老板告知一間房的價格是30羅帕爾,于是這三人每人付了10羅帕爾后便回房間了。”
“過了一會兒,旅店老板意識到這個房間實際只需25羅帕爾。于是,他派女招待去給這三位客人送回多余的零錢。然而,在途中,女招待發現她無法將這5羅帕爾平均分給這三個男人。于是,她心生一計,只給了每個男人1羅帕爾,自已則偷偷留了2羅帕爾。”
“那么……這就意味著這三個男人每人為這個房間實際付了9羅帕爾,三人總共付了27羅帕爾。再加上女仆拿走的2羅帕爾,總數就變成了29羅帕爾。可是,最初他們一共付了30羅帕爾呀,那么,另外那1羅帕爾去哪兒了呢?”
“……??”亞歷山大的話音剛落,納納津夫人的臉上突然流露出疑惑的神情。
“這完全說不通呀。為什么這兩個數字就應該匹配呢?”她不禁問道,對這個問題的意義感到十分困惑。
在她看來,30羅帕爾不過是旅店老板一開始誤報的價格。實際上,這三個人并沒有花掉30羅帕爾,他們后來拿回了一部分錢。所以,他們實際的支出為什么要和最初誤報的30羅帕爾匹配呢?
因此,她不禁懷疑,要么是亞歷山大在表述上出現了錯誤,要么就是自已誤解了他的意思。
“咳咳……我覺得我看出這其中的門道了。”帕提亞夫人率先看穿了這看似雜亂無章的信息背后的玄機。
她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微笑,用略帶好笑的語氣說道:
“大人問那1個羅帕爾在哪兒,答案其實是根本不存在丟失的情況。那三個人總共花了27個羅帕爾——其中25個羅帕爾用于支付房間費用,另外2個羅帕爾則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了那個手腳不干凈的女仆。我想,大人是把女仆拿走的2個羅帕爾重復加進去了。”
聽到帕提亞夫人的解釋,納納津夫人的臉上頓時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而亞歷山大心中也再次篤定,帕提亞夫人確實聰慧過人。她僅僅花了半分鐘,就成功解決了這個相對棘手的問題。
亞歷山大自已還記得,他第一次遇到這種類型的問題時,可是花費了不少時間才弄明白。當時,不知出于何種原因,他一直糾結于女仆給每個人分配1羅帕爾這個細節,而沒有從整體去考慮那固定的30羅帕爾的實際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