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是當時年輕的法扎帕夏的第一個孩子。法扎帕夏在二十多歲這樣一個相對“高齡”才迎來自已的第一個孩子,自然是格外興奮,整個馬特拉克都能感受到他那溢于言表的喜悅之情。
所以,更為合理的解釋是,法扎帕夏只是邀請伊納亞夫人前來馬特拉克,共同慶祝孩子的誕生。
這種想法并非空穴來風,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法扎帕夏多次以各種各樣看似微不足道的借口,邀請伊納亞夫人前往馬特拉克,慶祝各種不同的場合,這便是有力的佐證。
可以想象,兩人在馬特拉克相處的時光,很可能充滿了歡聲笑語,玩得十分開心。
畢竟,法扎帕夏對伊納亞夫人的喜愛,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他甚至懶得去掩飾這份情感。
再想想當時的情景,萊拉即將分娩,法扎帕夏因為無法與自已心愛的伊納亞夫人同寢,想必內心相當壓抑。
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而然地渴望伊納亞夫人的陪伴,以此來慰藉自已。
如此一來,肯定會有人看到他們二人頻繁交往,而這些人,極有可能就是最初散布謠言的始作俑者。
說到萊拉的身世,其實她的正式母親也是黑人,甚至膚色可能比伊納亞夫人還要深一些,這也就解釋了萊拉以及她后代的膚色特征。
眾所周知,法扎帕夏對有色人種的女性情有獨鐘,而且在他眼中,膚色越深的女性越具魅力。
對于法扎帕夏來說,會有這種偏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馬特拉克這個地處地球極北的地方,由于氣候極其寒冷,這里的女性大多皮膚白皙。
柔和的陽光使得紫外線的威脅較小,人體根本無需產生過多黑色素。
所以,馬特拉克人普遍身材高大,頭發呈現銀白或淺金色,膚色略帶粉紅色。
以現代的審美標準來看,這樣的體型堪稱絕美。事實上,即便在當時那個時代,馬特拉克人獨特的外貌也顯得格外迷人。
然而,法扎帕夏卻像是這個群體中的異類,他對有色人種女性的喜愛,在馬特拉克顯得與眾不同。
在馬特拉克這片土地上,法扎帕夏見慣了眾多膚色白皙的女子,久而久之,竟覺得這類女子雖數量眾多,卻略顯乏味,好似千篇一律的畫卷,難以再激起他內心的波瀾。
相反,當他看到膚色黝黑的女子時,心中卻涌起一陣別樣的愉悅。在這片以白皙膚色為主流的地域,黑色顯得如此稀有,宛如夜幕中的璀璨星辰,愈發襯托出其獨特的美麗,讓他深深著迷。
這便是法扎帕夏對伊納亞夫人鐘情有加的一個關鍵緣由。他發覺,伊納亞夫人的肌膚相較于多數人而言,美得別具一格,那如焦糖般的黑色皮膚,仿佛散發著一種神秘而迷人的魅力,令他為之傾心。
然而,法扎帕夏對這種獨特膚色的偏愛,卻給他帶來了諸多麻煩,就連他的父親也對此頗為不滿。
尤其是當法扎帕夏毅然決定與他最寵愛的黑人妾室誕下第一個孩子,而非與白皮膚的正妻生育時,他父親的反對聲如雷鳴般響起。
他父親的反對并非毫無道理,這種舉動背后潛藏的政治后果,稍加思索便能清晰預見。
在貴族階層中,寵愛妾室而冷落正妻,本是司空見慣之事,旁人或許只是瞥上一眼,便不再過多關注。
但若是與情婦生育孩子,而正妻卻遲遲未能生育,這性質可就截然不同了。
需牢記,在阿哈德尼亞的社會觀念里,妻子只有在生下孩子之后,才會被真正視作妻子。
因為在這個社會中,生育被視為婚姻得以確立的關鍵行為,遠比男人和女人站在祭壇前立下的誓言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