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誓言固然能向神靈祈求庇佑與恩賜,但孩子的誕生,才是婚姻真正的意義所在,是夫妻結合的結晶,是向眾人昭示神靈已然接納這對夫婦祈禱的有力證明。
盡管面臨著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家人從內部施壓,盟友和家臣也在外部勸阻,法扎帕夏卻如同巍峨的高山,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地按照自已的意愿繼續抗爭。
為此,他甚至與岳父及其家人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岳父眼見自已的女兒被如此對待,仿佛淪為了次等角色,尊嚴掃地,心中滿是羞辱與憤怒。
亞歷山大其實很能理解那位岳父的心情,倘若自已的女兒亞歷山大或者奧菲尼亞遭受這般待遇,他同樣會怒不可遏。
在這個社會里,各種關系都有著明確的等級之分,而這種等級的存在自有其重要意義——它是確保家庭和諧穩定的基石。
設想一下,若所有妻妾都擁有同等的權力,那么整個家庭必將陷入混亂,分崩離析。
每個女人都會為了自身利益不擇手段,相互爭斗,甚至不惜謀害對手。
事實上,這類爭斗在阿哈德尼亞曾經屢見不鮮,直至后來這些“規定”開始施行,局面才逐漸得以平息。
出身名門的正妻,憑借其身份和地位,能夠有效地壓制那些徒有美貌卻品行欠佳的妾室。
因為妾室往往更注重自身的美貌,而在品德修養方面有所欠缺,更容易成為引發家庭紛爭的源頭。
當時,眾人都竭力想要讓年輕的法扎帕夏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系。
然而,這位如熊一般堅毅的男人,自幼便是個叛逆者,擁有著整個國家都難以企及的堅定意志。
一旦他做出決定,就如同鐵鑄的誓言,難以更改。
就如同他當初決定殺死前任阿哈德尼亞國王,先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隨后歷經整整十年的精心籌謀,最終才將計劃付諸實施。
正因如此,他不僅與黑人情婦誕下了長女,還對這個女兒寵愛有加。
并非所有父親對待情婦所生的孩子,都能做到如此。
以伊納亞夫人的女兒們為例,從血統上來說,她們皆是擁有皇室血脈的公主,畢竟她們的父親乃是托勒密的父親——前任國王。
但由于她們的母親只是妾室,她們在王室中從未獲得過任何實質地位,也從未享受過與其他王室成員同等的待遇。
這意味著她們不能稱呼托勒密或阿蒙赫拉夫特為兄弟,僅僅被當作伊納亞夫人府邸中的年輕女士來對待。
然而,萊拉卻與眾不同。這也是伊納亞夫人與她結為密友的眾多原因之一。
伊納亞夫人滿心希望自已的女兒們,也能像萊拉一樣,得到應有的重視與對待。
而她之所以不顧一切地試圖拯救馬特拉克公主,在努力失敗后又悲痛欲絕地痛哭流涕,真正的原因也正是在此。
至于伊納亞夫人聯手毒害她的丈夫這一事件,大多數貴族雖然嘴上不說,但在心里都默默認同,覺得她的丈夫罪有應得。
只不過,即便對大多數人嚴刑拷打,他們也絕不會吐露這個心聲,將這一想法公之于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