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維迪楊,正瞇著眼沉浸在眼前的“戰果”里。
克里斯城的屋頂在火光中坍塌,濃煙裹著火星沖上天空,連清晨的薄霧都被染成了灰紅色。
而幸存的克里斯市民,正在廢墟間瘋狂奔逃。有人提著木桶從水井里打水,卻連桶帶水摔在滾燙的石板路上;
有人抱著孩子想沖出火圈,卻被倒下的木梁攔住去路。他們拼盡全力撲火,可火勢就像貪婪的野獸,舔舐著房屋、商鋪,吞噬著來不及轉移的財產,也吞噬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這場襲擊造成的破壞,若是放在貝倫加的前世,足以將維迪楊定為戰犯。但此刻,遠在后方的貝倫加絕不會懲罰他。
相反,當消息傳回贊贊,這位統治者或許還會為維迪楊今晚的“功績”舉辦表彰儀式,畢竟,他們要的從來不是仁慈,而是徹底的威懾。
直到東方泛起魚肚白,半座克里斯城已化為焦黑的灰燼,艦隊的炮彈才終于耗盡。
維迪楊揮了揮手,船員們迅速收起錨鏈。“亞歷山大”號率先調轉船頭,其余戰艦緊隨其后,迎著破曉的晨曦駛向贊贊海岸。沒人回頭再看那片廢墟,仿佛昨夜的火光與哀嚎,不過是一場無關緊要的插曲。
誰也沒想到,耗時一年打造、號稱“世界最大”的克里斯無敵艦隊,會在一夜之間化為灰燼。
這場慘敗成了克里斯人心中永遠的刺,他們花了整整幾十年,才勉強從這場恥辱中緩過勁來,可那一夜的火光,卻永遠刻在了每一代克里斯人的記憶里,他們絕不會忘記贊贊人這一天的所作所為。
當然,并非所有克里斯海軍艦艇都在此役中被毀,但絕大多數主力艦已葬身火海。這一戰,徹底平衡了贊贊與克里斯在海上的艦艇數量,也讓贊贊在南海的話語權瞬間提升。
而克里斯,并非贊贊海軍的唯一目標。就在主力艦隊襲擊克里斯的同時,繞經提比亞斯半島的三十七艘艦艇,也對納亞港口發起了突襲。
短短幾天內,阿哈德尼亞托勒密麾下的數百艘戰艦便相繼沉沒。用不了多久,托勒密的帝國就會發現,他們對抗贊贊最重要的海上優勢,在戰爭正式打響前,就已蕩然無存。
贊贊獨立戰爭的首戰,就這樣以壓倒性的勝利告終。
當遠在王都阿丹的托勒密——那個被贊贊人私下稱為“半傻子”的國王——終于得知消息時,他的軍隊早已失去了與贊贊抗衡的能力,只能在震驚與慌亂中,拼湊著毫無底氣的防御計劃。
戰火在海岸線蔓延,可在贊贊的內陸地區,生活卻依舊平靜。
隨著獨立戰爭爆發,士兵們背著行囊奔赴戰場,但絕大多數贊贊人對邊境的沖突并不焦慮。
他們坐在自家門口曬太陽時,會笑著談論新國王亞歷山大的戰績——畢竟,幾年前馬特拉克入侵邊境時,正是亞歷山大率領軍隊,以雷霆之勢將敵人趕了出去。
如今,人們對這位國王和他的軍隊充滿信心,堅信他們能守住家園。
事實上,亞歷山大掌權的這些年,贊贊的軍隊早已今非昔比。
過去幾年的和平時期,他大力推進軍事集結,不僅擴充了駐軍規模,還加固了各地的內部防御工事:
邊境的堡壘上加了新的瞭望塔,城市的城墻外挖了更深的護城河,連鄉村的民兵都配備了更精良的武器。
即便鄰國正陷入戰亂,這些軍事力量也從未打擾過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至少自亞歷山大掌權以來,贊贊人就沒再經歷過“兵荒馬亂”的日子。
在帕克地區,有位名叫岡瑟的男士,正格外愜意地享受著自已的生活。
幾年前,他早早響應亞歷山大的號召,在自家農場推行農業創新——如今,這些創新終于給了他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