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中三位閣老中兩人都贊成朱載坖的看法,徐階也沒有辦法說變更。
嘉靖說道:“裕王舉薦蘇州同知海瑞為整飭蘇松常鎮糧儲,諸位怎么看?”
海瑞最近確實是出盡了風頭,徐階已經收到不少關于他的書信了,不少蘇松的士紳都寫信給徐階,請求徐階幫忙將海瑞調走,這位實在是太難對付了。
但是徐階很清楚,海瑞明顯是朱載坖推出來的,自己如果和海瑞過不去,那就是直接和朱載坖過不去了,徐階還沒這么傻,但是就這么讓海瑞坐上這個督糧參政的位置,徐階又有些不甘心。
徐階知道,海瑞最大的問題就是出身太低,晉升就太快,他不過舉人出身,一躍而成為蘇州通州,已經是非常之遇了,而現在又要將他提升為督糧參政,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
徐階說道:“督糧一職,職責重大,當遣老成之臣,臣以為翁大立可以擔當此任。”
翁大立是紹興府余姚縣人,嘉靖十七年進士,從資歷上來說,已經比海瑞不知道強到哪里去了。而且他當過南直隸巡按御史,對蘇松也算熟悉,看起來確實比海瑞要適合多了,讓一個舉人出身的官員,擔當這等重任,百官肯定有很多不滿的意見。
不過嘉靖將海瑞的奏疏拿出來,對諸位大臣說道:“海瑞上疏,奏請在蘇州清丈田畝,朕看清丈蘇州不如將蘇松常鎮一體清丈,朕看就讓這個海瑞擔任督糧參政,清丈四府田畝,徐閣老不會是不愿意清丈松江府的田畝吧?”
嘉靖都這么說了,徐階哪敢再質疑,趕緊說道:“臣唯陛下命!”
于是君臣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
這段時間朱載坖也沒有閑著,他命陸繹調查蘇松常鎮寺院的情況。得到了結果是觸目驚心的,除了寺院占有大量的田產之外,和朝廷爭奪人丁,也是極為嚴峻的事實。
蘇、松地區作為江南繁華之地,賦役偏重,丁多地少,矛盾尖銳,百姓受誘于僧道具有免賦役特權,私自剃度遁入佛門,逃避賦役。一人住持,為之服侍者數十人;一人出家,十幾人作為其幫閑,可見寺院閑散勞動力之多。而這些人并沒有朝廷的度牒,卻也不向朝廷納稅。
民眾犯事為逃避制裁,剃度為僧,潛藏寺院,寺院一時間成為包庇犯罪分子的場所。而這些奸盜之人無心學佛,以僧人身份作為掩護,繼續做著違法亂紀的勾當,嚴重損害佛門聲譽。
甚至還有與倭寇勾結,甚至暗中宣傳白蓮教的,這些事情在東南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寺院的財力龐大,民眾崇佛日盛,布施僧尼、捐資造寺,甚至舍田以為寺基。而大量的百姓受到引誘,私自剃度,未有牒譜者無有供養,只能成為游僧到處乞食,他們時而聚眾滋生事端,成為威脅社會安穩的定時炸彈;寺院兼并土地,民眾無以為耕,與寺院發生奪田問題。而寺院占據大量土地卻在各種勢力庇護下,免役免科,把這些負擔轉嫁民眾,這些事情都是已經擺在面前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