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一面和海瑞一起上疏嘉靖,請求清丈田畝,一面暗中調查蘇州甚至南直隸的寺院。
海瑞只是上疏請求在蘇州清丈田畝,朱載坖的上疏就激烈的多了,朱載坖請求設立專官,督理蘇松常鎮四府糧餉。
朱載坖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設立督糧道,專司蘇松等處的稅糧、催征等事。督糧道,亦稱管糧道,主要由各省布政司參政、參議擔任。
由于大明南北二京不設布、按二司,故無參政、參議、副使、僉事等職,所設道官于旁近布、按分司帶管。南直隸之道寄銜于山東者,太倉道,潁州道,徐州道;寄銜浙江、江西、湖廣者,蘇松道,漕儲道,常鎮道,廬鳳道,徽寧池太道,淮揚道。
朱載坖在奏疏中稱:邊供繁費,加以土木禱祀之役,月無虛日,帑藏匱竭,司農百計生財,甚至變賣寺田,收贖軍罪,猶不能給。乃遣部使者括逋賦,百姓嗷嗷,海內騷動。
同時南直隸巡撫根本無暇顧及督理糧餉,自宣德五年開始,糧餉由應天(南直隸)巡撫總理。但隨著巡撫職權范圍的不斷擴充,由起先的總督稅糧巡撫地方,開始兼管農桑、水利、司法、民政,且有考察地方官等權責,遇到戰事時甚至要提督軍務。
尤其是現在,倭寇未平,巡撫和總督的主要任務就是搞定倭寇,根本沒有多余的心思在督糧上。
故而朱載坖在奏疏中建議:國家財賦仰給東南,而蘇松常鎮四府居半,但其土沃民澆,飛詭百出,管糧同知權輕不能鎮壓,或持法稍嚴,則豪猾大姓輒相與排根去之,故奸弊滋長,國賦不登,請特重其事權,設整飭蘇松常鎮糧儲山東右參政一員。
朱載坖的奏疏送抵京師后,嘉靖隨即召集三位閣老商量此事。
徐階首先表示不同意,他說道:“國家財力困窘,弊在設官太多。又如蘇州地方兵備副使、管糧參政皆非額設,徒滋煩擾。當國家急財之際,請一切罷革,推之藩臬郡縣。”
徐階認為設立管糧參政并無必要,反而會增加大明的冗官。
嘉靖只是問道:“嚴閣老怎么看?”
嚴嵩說道:“陛下,或謂江南既有兵巡以兼錢糧之務,無庸更設專官。殊不知數郡邑之程牒浩繁,與巡按各院之倚辦猬集,一江南足當他繁劇之省,而盡責之兵道,其能給乎?今之議者,凡言裁一冗員,汰一冗費,則輒稱善,而語及增置,必以為迂闊而傷財,非謀國之言也。”
嚴嵩的話,可是把徐階給狠狠的損了一下,嘉靖接著問道:“呂閣老怎么看?”
呂本一向在內閣不怎么說話,除非嘉靖問及,呂本一向是不怎么發表意見的,但是現在嘉靖問及,呂本當然要回答此事,呂本說道:“陛下,臣以為國家財賦大半出于東南,蘇、松、常、鎮四府在東南中尤為錢糧最多之處,顧各省皆有督糧參政、參議等官,而此四府獨無,所以往往拖欠不完,故而確有設立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