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由于保舉法的實施,更加促進了廷推的推廣,國初曾實施保舉法用人。洪武至宣德之際,文臣均可各舉所知。正統年間是保舉法盛行的時期,其時保舉主要采取吏部會官舉薦的形式。一般情況下,舉主所薦官員皆被皇帝任用。應該說,后來廷推制度中皇帝擇用大臣人選的步驟肇始于此。
所以徐階梳理制度,認為廷推并非祖制,反而是圣裁,才是大明的祖制,這下就讓李默很尷尬了,總不能說是嘉靖剝奪了他這個吏部尚書的權力吧?
嘉靖聽完后,轉頭問李默道:“大冢宰,你怎么看?”
李默只得說道:“臣惟陛下命。”
嘉靖將楊博的奏疏取出來,說道:“這是楊博的奏疏,你們看看吧。”
幾位重臣傳閱了楊博的奏疏,楊博主要是舉薦許論為兵部尚書的,其實重臣們早就知道楊博屬意許論,但是此事嘉靖把楊博的奏疏拿出來,那就是別有深意了,至少說明嘉靖對于楊博的推薦是很滿意的。
一眾臣子當然十分乖覺,附議楊博,對于李默來說,只要不是趙文華,其他人都行,于是嘉靖下詔以許論為兵部尚書。
京師,德勝門外,楊博坐在馬車上,楊博這次是回鄉守制,謝絕了一切迎送,和自己兒子楊俊民回蒲州老家。前來送行了只有翰林院庶吉士張四維。
出了德勝門外,楊博就走下馬車,回頭駐足望著巍峨的德勝門城樓,張四維上前問道:“虞坡公(楊博號)可是在等人?”
楊博笑著點點頭,不一會朱載坖的車駕就來了,朱載坖下車,楊博、楊俊民、張四維趕緊向朱載坖行禮,朱載坖笑著擺擺手,對楊博說道:“虞坡公,果然神機妙算。”
楊博說道:“殿下謬贊了,只不過一些微末伎倆罷了。”
朱載坖說道:“孤為虞坡公備了素酒齋宴,算是為虞坡公送行了。”
楊博趕緊謝過朱載坖,朱載坖這才注意到張四維,便開口問道:“這位也是虞坡公的子弟?”
楊博笑著為朱載坖介紹道:“這是翰林院庶吉士張四維,王崇古乃是他的舅父,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文章、書法兼優,朝考入翰林院為第一名庶吉士。”
張四維趕緊向朱載坖見禮,朱載坖心想,這位也是日后的閣老,四人一道走到德勝門外的驛亭中去,劉忠、騰祥等人早就布置好了,四位如席后,心照不宣的先吃飯喝酒,等到朱載坖放下筷子,楊博等人也將筷子放下。
朱載坖說道:“虞坡公離朝,九邊危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