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將自己的要求詳細寫下來,一份送遵化鐵廠,一份送黃錦處,請他代奏嘉靖,在代奏嘉靖的奏疏中,朱載坖請求將正在研制的鳥銃定名為嘉靖三十六年式鳥銃,到時候裝備官軍。
嘉靖收到了朱載坖的奏疏,翻閱之后對黃錦說道:“黃伴,這鳥銃還沒有見到一支,倒是把名字已經起好了。”
黃錦笑著說道:“陛下,這也是殿下的一片孝心嘛。”
嘉靖聞言只是笑著把朱載坖的奏疏合上,對黃錦說道:“裕王還不是有所求,想要河間府守備參將這個名頭。”
黃錦笑笑說道:“陛下,殿下也是為了大明嘛。”
嘉靖說道:“朕也不管他是什么意思,讓他在天津練五千兵看看再說,馬芳身負重任,豈可輕易調動?大同乃九邊重鎮,須得名將鎮守,方可安心,調馬芳來京師附近,一旦虜寇大同,措手不及也!”
嘉靖作為皇帝,肯定是要通盤考慮的,雖然嘉靖也認為楊博預測的很有可能成為現實,但是嘉靖不可能把所有的寶都壓在楊博身上,而且嘉靖現在并不想大勝蒙古人,只要能夠擊退蒙古人,對于嘉靖來說已經是不錯的結果了,至于朱載坖所說的什么殲滅一部蒙古人,嘉靖至少現在沒想過。
當年宣大總督翁萬達曾經上疏嘉靖,總結了蒙古人的作戰的特點:韃靼兵一支稱作一股,內犯時皆為奇數,或三股,五股,或七股、九股。內犯的時間,往往選擇在月盛之時,月虧則退。
月如半規,入則深,如全壁,入則淺。一兵止二騎,善于奔突。行軍好登高望遠,一便燎望,一防理伏。不走大路,防陷阱。畏入山口,怕險阻,畏過河,怕陷溺。畏敵人兵馬四處布防,怕受打擊。好野戰,不結營陣,好野掠,不攻城池,即使攻城,如城中死守,則自動退去。好出奇兵,無堂堂之陣,志在掠奪,人自為戰。韃靼以襲擾、掠奪為目的,有利則進,無利則退。先鋒受挫,后繼者相繼逃去。
所以官軍只要謹慎設防,就可以將韃靼人擋在邊墻之外,他們也只有在防衛不強的情況下,才能得逞,防衛加強,不足畏懼。
嘉靖的目標也就是將蒙古人擋在邊墻之外,不要煩自己就行了,他很清楚,一旦大動干戈,所費的糧餉以百萬計,大明本就捉襟見肘的財政根本無法負擔,到時候自己怎么修玄,不但太倉要被搜刮一空,恐怕自己的內承運庫也保不住,所以能不大動干戈就不要大動干戈。
與此同時,朱載坖也收到了戚繼光從東南寄回的信件,之前他就遣人向戚繼光詢問有關薊州防務的事情,希望戚繼光為他出謀劃策。
戚繼光從東南給朱載坖的回信到了,戚繼光首先坦陳,自己沒有親自到過薊州,對于現在的薊州防務,確實不甚了解,但是結合東南抗倭的情況,戚繼光還是為朱載坖分析了一下倭寇和蒙古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