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的塘報到了兵部,江東都是大驚失色,大明現在對于北虜都是以防為主,上一次大舉出塞,還是憲宗時的威寧海之戰了。
成化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王越提督軍務,與汪直、朱永等出大同,王越說服汪直奏請朱永率大軍從南路走,自己與汪直沿邊境往榆林。后偵知韃靼已西遷至威寧海(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黃旗海),王越親率京營及大同、宣府兩鎮精兵兩萬一千人出孤店關,晝伏夜行二十七日至貓兒莊。時天降大風雪,王越、汪直率精騎連夜奔襲至威寧海,至次日黎明時韃靼猶未發覺,官軍縱兵掩殺,獲大勝。達延汗巴圖蒙克(小王子)僅以身逃,達延汗的妻子滿都海或于此時戰死。此役,官軍生擒幼男婦女一百七十余一人,斬首四百三十七級,獲旗纛十二面、馬駝牛羊共六千余只,盔甲弓箭皮襖等一萬余件。
自此后官軍基本上就是謹守九邊,即便是武宗皇帝時,也沒有大規模的出塞,雖然之前曾銑有意復套,但是還沒有實施就被嘉靖給制止了,這次俺答大軍壓境,馬芳居然請求出塞偷襲板升,這膽子不可謂不小啊。
思慮再三之后,江東還是親自前往西苑,將馬芳的奏疏呈遞給嘉靖,嘉靖看后也當即作出了反應,召內閣輔臣、兵部尚書江東、總理京營戎政英國公張溶、協理京營戎政兵部左侍郎鄭曉、成國公朱希忠、定國公徐延德、襄城伯李應臣于西苑無逸殿。
嘉靖將馬芳的奏疏給諸位臣子們看了之后,嘉靖問道:“諸位以為如何?”
不得不說,馬芳此舉還是極為大膽的,率兵潛行六百里,偷襲板升,刺激的很啊。
嘉靖也很清楚,內閣三位輔臣對于軍務并不精通,于是直接問道:“江東,你是本兵,你來說說。”
作為兵部尚書,江東責無旁貸,隨即為嘉靖分析起來此事,馬芳提議偷襲板升城,當然是有利有弊的,從有利的一方面來說,這時候俺答大軍壓境,后方必然空虛,馬芳遠出搗穴,必然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突然性是肯定能夠達成的。而且大明官軍已經許久沒有出塞了,俺答根本不會往這個方向去想。
當然,難度也是不小的,首先就是怎么騙過黃臺吉已經回來的時候怎么面對蒙古人的追擊,黃臺吉又不是瞎子,怎么可能對于大隊官軍的動向一無所知呢。其次就是官軍已經久未出塞,對于塞外的天候地理不甚了解,一旦迷路,后果不堪設想,馬芳所部可是九邊精銳了,一旦大敗,對于官軍士氣,是極為不利的。
江東分析完后,嘉靖又看向勛臣們,嘉靖直接問道:“英國公怎么看?”
作為大明策勛臣領袖,張溶思考了一陣,才說道:“陛下,老臣以為,馬芳此舉,雖然行險,但是兵法云以正合,以奇勝,馬芳此舉未嘗不妥。”
嘉靖接著問道:“鄭曉你怎么看?”
鄭曉這才說道:“陛下,臣以為此事有些過于行險了,勝不過錦上添花,敗則是大損士氣,陛下還是要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