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趕緊回奏嘉靖,將朱載坖的東制西懷戰略向嘉靖復述了一遍,嘉靖聽后,放下奏疏,輕聲笑道:“還東制西懷?俺答怎么懷柔,朕看俺答不可信!說了這么多,他還是要對遼東用兵唄?”
黃錦說道:“老奴看殿下也是一心為國。”
嘉靖不由得說道:“他一個黃口孺子,豈知道這朝堂之上,就是朕也不能肆意妄為?此事不要再提了。”
黃錦說道:“陛下,老奴看殿下對于此事是極為重視的,陛下何妨采納一二呢?”
嘉靖靠在龍椅上,有些疲憊的說道:“他既然要推動此事,就讓他上疏通政司,朕來下部議。”
黃錦大驚失色道:“陛下,這恐怕不好吧。”之前嘉靖僅僅是召集內閣和六部重臣商量了一下遼東的事情,就惹得科道言官瘋狂上疏,要是朱載坖再次提及此事,這幫科道的瘋狗還不得跳起來咬人啊,這樣一來,朱載坖面對的壓力就不小了。
嘉靖說道:“他既然想做此事,那就去做做看看嘛。不要躲在幕后,也該見識見識朝堂了。”
黃錦本想說什么,但是還是沒說什么去給朱載坖傳旨了,不過黃錦還是對朱載坖再三告誡道:“殿下,有些事不急于一時!”
朱載坖顯然沒有考慮這么多,既然嘉靖讓自己的上疏,那朱載坖也不多說什么,直接上疏,請求調集糧草援兵,大舉討伐王杲。
朱載坖的奏疏到了通政司,李開先就首先發現了,作為通政使,他的消息可以說比廠衛還要靈通,他當然知道,一旦這個奏疏上去,要是再被嘉靖明發下來,后果將會是什么。
所以,李開先一面先將這奏疏扣下,以免遣心腹家仆派人給在翰林院和禮部上直的幾位裕王講官送信,告知此事,請講官們拿個主意來。李開先的想法很簡單,要是講官們能夠說服朱載坖收回這奏疏,以他通政使的職務,可以將此事做的天衣無縫,就當沒有發生過一樣。
得知此事的李春芳趕緊到翰林院外,和高拱等人一起商量此事。
高拱也有些急了,這奏疏一上,這些言官們恐怕立即就會將矛頭對準朱載坖,他們本就是無風都要起三尺浪的貨色,這些事情,怎么可能不上疏了,到時候朱載坖不但不能達成所愿,恐怕還得被言官們彈劾的滿頭包。裕王剛剛建立起來的威信恐怕就會不復存在了。
高拱說道:“李學士,要不然就按李銀臺(通政使別稱)所說,先將此本扣下,再和殿下分說。”
李春芳思慮了一會說道:“高學士,恐怕已經晚了!”
高拱等人也是聰明人,當然知道李春芳說的是什么意思,奏疏到了李開先手中,不知道已經經過了多少人的手,即便是李開先現在將這奏疏毀掉,恐怕此本的內容的早就被傳揚出去了,到時候不僅毀去奏疏對朱載坖沒有任何益處,李開先還會因此被彈劾,這事做的毫無意義。
所以眼下的要務是要和朱載坖商量對策才是真的,所以李春芳派人回復李開先,按程序將奏疏交六科謄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