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致仕的前首輔嚴嵩被用肩輿再次請進了無逸殿,嘉靖拿著朱載坖的奏疏,對嚴嵩說道:“這是惟中的手筆吧?”
嘉靖不用猜就知道這是嚴嵩的手筆了,左順門之變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當年參與此事臣子大多都已經故去了,還能記得此事的也沒有幾個人了,而且滿朝皆知嘉靖對于楊慎是極為記恨的,和楊慎有這個交情,愿意為他出頭的,除了嚴嵩,也沒有其他人了。
之前嚴嵩就多次通過刑部希望赦免楊慎,甚至密疏請求,但是嘉靖都沒有同意,嘉靖對于楊慎,那確實是極為痛恨的,即便事情過去了這么多年,嘉靖對于楊慎也是念念不忘,嘉靖說道:“楊慎狂悖無法,當日撼門大哭,聲震闕庭,豈是為人臣之道也!”
嚴嵩趕緊說道:“陛下,楊升庵之前與臣通信,已經深悔當年之事。況楊升庵七十有一,齒落發脫,垂垂老矣,不久于人世矣!陛下何妨天恩偶及,放其歸鄉,就念在楊新都當年定策之功也。”
嚴嵩說完,向嘉靖行了大禮,叩頭不起。嚴嵩的話確實觸動了嘉靖,雖然嘉靖一直深恨楊廷和、楊慎父子,但是沒有楊廷和,嘉靖是坐不到這個位置上來的,這點即便是嘉靖也從來沒有否認過。
嚴嵩也在御案下含淚祈求道:“陛下,楊新都縱有萬般不是,然是臣之恩師,臣受恩深重,不能報之于萬一,楊升庵臣之摯友,伏祈陛下垂憐,赦其還鄉,臣于九泉之下,可見恩師也!”
楊廷和確實對嚴嵩有大恩,弘治十八年作為會試主考的楊廷和錄取了嚴嵩,正德十一年,嚴嵩應楊廷和之邀,再次出山為官,多次對嚴嵩加以提拔,對他寄予厚望。
嚴嵩老淚縱橫,言辭哀傷,再加上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當年舊人大部分都已經故去了,嘉靖說道:“罷了,既是惟中所請,就赦其還鄉,交地方州縣從嚴看管即可,黃錦,給惟中拿錦帕來。”
嚴嵩擦了臉之后,嘉靖笑著問道:“惟中,請裕王上這奏疏,花費不小吧?”
嚴嵩說道:“圣明無過陛下。”
嘉靖很清楚,朱載坖和楊慎有什么交情?就是他的講官們,也和楊慎沒什么交情,不僅沒有,而且還有些舊怨,當年打擊王守仁最狠的就是楊廷和,李春芳又是心學嫡傳,要說李春芳對楊慎,能不落井下石就已經是極為不錯了,怎么可能作這種事情,唯一的解釋就是嚴嵩和朱載坖達成了交易。
嘉靖說道:“他們要惟中做什么事情啊?不妨一次都說了。”
嚴嵩掏出早就寫好的奏疏,呈遞給嘉靖,奏疏的題目很簡單:請重勘舊功以慰功臣疏。
嘉靖還沒有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嘉靖說道:“這是李春芳的手筆吧?倒真是歐陽德的好學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