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了李春芳和高拱的話,朱載坖不僅開始思考起來的,他們二人說的有些倒是,李春芳說的朝廷的現實問題,沒有錢糧確實是現在大明朝廷要面對的問題,運河多次梗阻,黃河也多次決口,在嘉靖朝都沒有你能夠好生治理,還是因為錢糧。
九邊也是,士卒欠餉已經是常態,邊墻也不能得到及時修整,歸根到底也是因為缺乏錢糧,從朝廷現在的問題來看,錢糧確實是必須要立馬解決的問題,也確實是大明的重中之重。
高拱要求的整頓吏治,同樣也是當務之急,官場風氣敗壞,使得朝廷本來就極為有限的錢糧還要被大量的貪墨、侵吞,如果不整頓吏治,即便是財政一時好轉,也會因為這些貪官污吏將朝廷的國帑浪費掉。
同時高拱還提出了講學問題,算是小小的報復了一下徐階,重臣們醉心于講學,實際上就是官場風氣由實向虛的一個具體的表現,朝臣們對于解決大明現在層出不窮的問題是無能無力,但是對于清談學說,甚至是為了學說互相攻訐倒是頗有心得,這個問題確實不得不防。
朱載坖于是吩咐閣臣們就此事各自上疏陳述意見,同時延續嘉靖時的做法,給所有閣臣都賜予銀章,準予密疏奏事。
朱載坖親自將講官們送出殿外,朱載坖準備回來處理政務的時候,黃錦拿著一份賀表進來對朱載坖說道:“陛下,這是嚴閣老的遺表。”
朱載坖說道:“嚴閣老故去了?”
黃錦點點他說道:“嚴閣老在得知先帝去后兩日,也去了。”
朱載坖打開嚴嵩的遺表,嚴嵩沒有說什么其他的話,嚴嵩只是請求將之前嘉靖賜予嚴嵩的敕諭詰命二十軸、敕命三軸、御制詩一軸、欽賜大道歌一軸、御筆、御筆詩賦三道、御筆珍藏二冊副三冊、御筆殄藏二封、圣諭五十六軸、圣諭一百七封、欽賜銀牙圖書各一面獻還朱載坖,還有就是嚴嵩在內閣的各種賞賜,也都被嚴嵩在遺表中奉還了。還有就是嚴嵩和嘉靖之間的批答,也都被嚴嵩奉還了。
朱載坖放下嚴嵩的遺表,對黃錦說道:“嚴閣老輔弼先帝多年,今又追隨先帝而去,國失庭棟,豈不痛哉?令禮部會同內閣議嚴閣老身后恤典,朕輟朝三日,賜祭三壇。”
黃錦趕緊應下來之后去內閣傳旨,得知嚴嵩去世之后,內閣的表現是有些平淡的,嚴嵩的死,除了徐階覺得不甚快意之外,其他人都是羨慕有加,畢竟這位活到了八十六歲,是絕對的高壽了。徐階直接給禮部尚書高儀下令,令禮部詳議嚴嵩的恤典。
其實重中之重就是嚴嵩的謚號問題了,從徐階的角度來說,什么謚號,壓根就不想給嚴嵩謚號,想要謚號是吧?謬丑好不好?但是朱載坖就已經下旨令內閣和禮部商量嚴嵩的身后事,那就是好歹要給嚴嵩一個謚號了。
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徐階決定親自出手,在徐階的直接干預之下,禮部最后議給嚴嵩謚號為文僖,小心畏忌曰僖;質淵受諫曰僖;有罰而還曰僖;剛克曰僖;有過曰僖;慈惠愛親曰僖;小心恭慎曰僖;樂聞善言曰僖;恭慎無過曰僖。
這個謚號并不能算是個好謚號,多少有點打擊報復了。朱載坖當即就把禮部的奏疏駁回,重重的在禮部議定的文僖上畫了一個圈,以示自己的不滿。
朱載坖將奏疏打回內閣,徐階當然知道朱載坖對這個謚號不滿,徐階很清楚,朱載坖和嚴氏父子關系不錯,嚴嵩在朱載坖出閣讀書,多次請求冊立太子這些事情上都是傾向于朱載坖的,所以現在嚴嵩去世,朱載坖想在此事上予以報答,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