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對于科道的雷霆手段還是震懾住了一些人,他們現在知道朱載坖并非什么善類了,他對于廠衛的應用和嘉靖是一樣的,只不過朱載坖可能沒有嘉靖那么愛殺人罷了。
現在內閣的形勢就很詭異了,內閣現在是很明顯的分成了三派,徐階和張居正是一派,他們和高拱、郭樸一派斗爭的十分激烈,此外就是李春芳和陳以勤,他們兩人都是相對比較溫和,在對這種斗爭能不參與就不參與,是屬于內閣中其他兩派的拉攏對象。
不過李春芳顯然對于介入內閣的這些斗爭毫無興趣,陳以勤本身就是老好人一個,誰都不得罪,所以內閣現在的情況算是達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種平衡是很難維持長久的。很快,由于戶部尚書的人選問題,徐階和高拱的矛盾再次激化,由于之前戶部尚書高耀在嘉靖時多有應奉嘉靖修玄的事情,同時為了奉承嘉靖,高耀多次動用太倉銀以供嘉靖采買等,這些事情在這次的京察中高耀遭到了言官們的瘋狂彈劾。
高耀也很清楚,今年朱載坖初登基,下詔免除天下田租一半,國家倉庫入不敷出,京、通二倉也積聚不多,現在這個戶部尚書,搞不好就得背鍋,高耀索性借機上疏朱載坖求去,對于高耀的上疏求去,朱載坖當即予以批準,但是戶部尚書一職空缺,誰來擔任也就是大問題了。
徐階屬意南京戶部尚書馬森,而高拱等人則屬意戶部左侍郎劉體乾,馬森是徐階十分器重的人,嘉靖十四年進士,頗有清名,任大理寺卿時,屢駁疑獄,與刑部尚書鄭曉、左都御史周延稱為\"三平\",是清流的中堅人物,而且是福州人。
而劉體乾是直隸東安縣人,和高拱、郭樸一樣是北方人,其實這種斗爭已經變成了南北方官僚集團的斗爭了,朱載坖對于這些事情是心知肚明的,他覺得召集內閣和吏部尚書楊博來商量此事。
在文華殿內,朱載坖將閣臣和吏部尚書楊博叫來,朱載坖問道:“大司農的人選,一直懸而未決,不是辦法,今日請諸位來,是當堂商量人選,諸位可以暢所欲言。”
徐階當然還是力挺馬森,馬森的優點也很明顯,他資歷深厚,是嘉靖十四年進士,頗有清名,操守極佳,馬森當考官時,宰相夏言的女婿是他的門生,要介紹他去見夏言,他謝絕了。夏言的政敵嚴嵩聞知很高興,但馬森也不依附嚴嵩。而且從南京戶部尚書轉任戶部尚書也算是正常操作,符合慣例。
而劉體乾則以剛直著稱,在湖廣、江西任上,追繳欠糧,頗為得力,這是劉體乾最大的優勢。高拱之所以推薦劉體乾,就是因為高拱也看到了現在太倉空虛,由于今年的減免賦稅,朝廷的用度肯定會更加困難,這個催征欠糧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劉體乾的強悍作風有利于更好的催征欠糧,保障朝廷的收入。
但是在資歷和名聲上,劉體乾確實是不如馬森的。
朱載坖首先問楊博道:“天官怎么看此事?”
楊博說道:“陛下,臣以為馬森、劉體乾皆一時之選,臣惟陛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