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李春芳以首輔之尊都出來支持此事了,應該還是有一些殺傷力。但是大明言官的頭鐵是出了名的。
宋應昌見李春芳這么說,直接出來大聲說道:“首揆所言,下官以為不妥!”
高拱本想制止宋應昌的,這個宋應昌,也太不知尊卑上下了,但是被李春芳制止了,李春芳想聽聽他能說些什么出來。
宋應昌說道:“下官以為,一旦封貢,將帥恃此而馳警,士卒恃此而懈心,其不便者一也;濫賞之風既開,則各種諸酋動稱以事到邊,告求賞賚,則中國之財幣有限,夷虜之貪嗜無窮,將應其求則勢誠難繼,不應其求則兵端遂起,其不便者二也;以有限之財帑,填無厭之諸酋,撤已成之我軍,任悍桀之他眾,守區區之信盟,忘中國之大備,其不便者三也。有此三不便,封貢不可行也!”
楊博聽了之后,出來說道:“老夫以為,今既容虜通貢,則哨兵可免,烽燧漸息。每歲可保千人人之命,即可省優恤三五千金矣。各鎮墩哨后可漸減三二百名,即可歲省行糧三五千石矣。既無斬獲中傷之賞恤,每歲可免賞功數千金之費矣。而調遣擺邊可免,則所積之客餉可出陳為主餉之支,而以主餉仍備客餉之積,數年之后則客餉或間歲可省,或年可半給,而節省內帑將不可數計。夫移各邊恤賞之公費及量移客餉以充撫賞,既非靡費不經,亦非額外請給。”
楊博認為實現封貢之后,沿邊各鎮,百姓得以休養生息,邊疆之軍費可省,而撫賞之費相較于此,其數目仍不多,可以大幅度的減輕朝廷的負擔。
到了這個時候,該發表意見的也已經發表完了,就進入了廷議的最后一個階段,就是投票環節了,有官員進來,給每位官員勛臣發了一粒黃豆,同時放了四只顏色不同的碗,分別代表同意封貢、不同意封貢、封而不貢、貢而不封四個選項。
官員們只需要將自己手中的黃豆投到對應的碗中去就行了。
最后的結果是內閣輔臣、吏部尚書楊博、協理戎政兵部左侍郎王崇古、兵部尚書霍冀、定國公徐文壁、新建伯王正億、翰林侍讀學士兼吏部右侍郎張四維等二十人同意封貢。
英國公張溶、禮部尚書高儀、大理寺卿董傳策及科道言官等十六人認為不能通貢。
左都御史葛守禮、工部尚書朱衡等七人認為可以冊封,但是不能通貢。
刑科都給事中王之垣、刑部右侍郎朱大器兩人認為可以通貢,不能冊封。
主持廷議的兵部尚書霍冀隨即將相關的情況整理成冊,上奏朱載坖,請求圣裁。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