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坖下令豐州伯馬芳陛見,同時戶部的統計也已經到了。
今年的海關關稅銀增加到了一百一十三萬兩,鈔關稅銀也增加到了六十萬兩,財政在這種情況之下還是保持了盈余。
不過馬森也向朱載坖直言,鈔關在民間影響極壞,很多人認為朱載坖是在搜刮民財,尤其是又是用的鄢懋卿,很多人對于他更是不滿,朝中現在有不少人對于朱載坖改革賦稅政策不滿。
朱載坖對此不以為意的說道:“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且自由他。”
今年的清丈土地繼續在南北直隸、山西、河南、浙江、四川等處推行,不過除了南北直隸和浙江之外,推行的都不是很順利,主要原因就是藩王。
四川、河南、山西這三省,都是分封了藩王的省份,這些藩王在當地擁有巨額的土地,尤其是周、蜀、晉、代這四藩,他們都是太祖親子,雖然和朱載坖的關系已經很遠了,但是他們的地位確實不可撼動的。
其中尤其是蜀王反對的最激烈,因為蜀王一向豪富,是天下諸王中經濟實力最強的,他們在四川擁有大量的土地,朝廷的清丈田畝對于蜀王府來說影響自然是極大的。
而且蜀王一向在大明被視為賢王,所以蜀王府對于朝廷清丈田畝的政策是極為不滿的,但是蜀王不敢怎么硬頂,主要是采取拖延的辦法軟對抗四川巡撫譚綸。
而在山西的晉、代和沈王就是反抗的最激烈的,他們紛紛向朱載坖上疏,稱山西苦寒干旱,土地產出少,王府人口眾多,之前朝廷拖欠的宗祿過多,王府都是依靠這些莊田生活的,現在朱載坖雖然實行宗祿永額,基本上能夠保證宗祿的發放,但是仍舊不夠王府開支,需要莊田的支應。
同時一些士紳們為了對抗朝廷的清丈田畝新政,就將自己的土地投獻給王府,地方官府自然是把這些藩王沒辦法,只能對于朝廷的命令盡量敷衍,而且之前宣大和山西等地,戰事頻仍,朝廷的首要事情是要對付俺答,對于藩王們的莊田,朱載坖實在也是顧不上。
眼下俺答已經俯首帖耳了,對于朱載坖來說,是該收拾這些藩王們了。
朱載坖召集內閣輔臣和吏部尚書楊博、禮部尚書高儀、左都御史葛守禮、兵部尚書霍冀,將山西、四川等處地方官的奏報拿出來。
朱載坖說道:“諸位,眼下新政推行在山西、四川頗為不順,究其原因,主要是各地藩王阻攔,尤其是蜀、晉、代等藩,卿等計將安出?”
朱載坖的話說完之后,在場的臣子都是一愣,畢竟這些藩王們都是老朱家的親戚,而且蜀、晉、代等藩都是太祖時冊封的親王,地位崇高,即便是朱載坖要想動他們,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春芳作為首輔,不得不出來說道:“陛下,事涉宗藩,還是要謹慎從事,而且蜀藩、晉藩、代藩各有不同,還需要因人施策。”
朱載坖當然知道蜀、代、晉三藩是有不同的,其中蜀藩是最好對付的,雖然蜀藩號稱宗藩最富,但是并沒有兵權,要想收拾還是很容易的,朝廷只是要找準借口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