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一向不怎么說話的禮部尚書高儀說道:“陛下,蜀藩一向有不法事,蜀府自獻王以來,每遇親喪,親王、郡王俱自行送葬,不徑奏請,是為違制也!”
朱載坖立即問道:“此事果真?”
這可不是小事,祖訓有明文規定,出城省墓,請而后許,朝廷也多次重申禁令:各王府親王郡王,凡欲出城祭墓、送葬之類,俱先期奏請,得旨乃行。
但是蜀藩一向以自己天高皇帝遠,根本不把這種禁令當回事,從來都是自行其是。朱載坖當即說道:“這是違制!豈可輕視?著禮部、都察院派遣官員會同四川撫按官詳查蜀藩不法事!”
說白了朱載坖就是要借此事敲打蜀王,逼其就范。
蜀王固然是好對付的,但是晉、代兩藩就不好處理了,主要就是這兩藩人口眾多,而且久在山西等鎮,和邊軍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朱載坖擔心激起變亂就不好玩了。
朱載坖于是首先問道:“楊天官可有什么說的?”
楊博就是山西人,作為現在醋黨的大佬,這種事情,朱載坖當然要和楊博商量此事。
楊博思索了一會,才說道:“陛下,山西以四府四州之民,供三藩三鎮之賦,委實難辦。然晉、代、沈三藩,與邊鎮官軍,聯系緊密,如要動晉、代等藩,必先清軍。”
楊博認為,雖然晉王等所謂塞王在靖難之后就被剝奪了領兵的權力,但是他們和山西邊鎮官軍的聯系依舊是十分緊密的,晉王、代王等在宣大、山西等鎮仍然是擁有很強的影響力,所以楊博的建議是首先整頓三鎮官軍,剔除那些和王府關系密切的軍官,清軍之后,再對這些藩王下手,才是穩妥的辦法。
對于楊博的看法,重臣們都認為是比較穩妥的辦法,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九邊的安定,將禍患消弭于無形之中。朱載坖隨即指令兵部尚書霍冀,先清查宣大和山西三鎮的兵員、馬匹,統計數字上報。
然后就是對三鎮軍官的大輪換了。
這個事情,朱載坖要分幾步作,第一步朱載坖已經做了,就是將馬芳調往三邊,以李成梁提督宣大山西三鎮軍務,和馬芳長期在山西任職不同,李成梁既是朱載坖的心腹,又是遼東出身,和山西本地的軍頭們沒有什么關系。
而第二步就是將山西本地的中高級軍官予以輪換,第一就是馬芳去陜西三邊上任,朱載坖會要求他將部分軍官從山西等鎮調往陜西,然后就是對三鎮的總兵、副將、參將、游擊、千戶等軍官的輪換,主意是和京營、薊鎮的輪換,還有部分的騎兵要和遼東鎮進行輪換。
第三步就是核實軍額,強化九邊的戰斗力。
在做了這三步之后,抓緊就要對晉、代等藩動手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