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僅僅如此遠遠不能解決當前的鹽政問題。
張居正說道:“而今鹽政,最大的問題是鹽引壅塞,少南一位應當如何解決。”
對于這個問題,龐尚鵬也思考過,主要是兩個辦法,第一就是減少引目,龐尚鵬認為,將鹽引分為十分,七分常股,照常開中,三分存積,暫行停止。減少三成鹽引的銷售,將之前濫發的鹽引消化掉之后,再提增發鹽引的事情。
還有就是實施小鹽法,按照之前的正鹽、余鹽搭售制度,正鹽一引285斤,余鹽265斤,在過去實行余鹽帶銷制“以一帶二”的時期,曾將余鹽減少65斤,后又實行余鹽對搭制即“以一帶一”,余鹽又恢復到了265斤,再加上正鹽285斤,是故商人中淮鹽一引共支鹽550斤。
龐尚鵬認為,鹽斤數目太大,不利于鹽引的流通,龐尚鵬建議,將余鹽減去65斤,即余鹽一引200斤,這樣的話,能搭帶三斤正鹽的余鹽,就可以搭帶四斤正鹽了。當然了,減少了鹽的數量,也要減少鹽引的價格,商人來說,雖說每引掣鹽少減,但銀價亦減,并不吃虧。而龐尚鵬要的則是引目疏通,使守支期短,快速消化掉之前濫發的鹽引。
龐尚鵬對張居正說道:“閣老,天下之法,固未有全利而無害者,惟較其利害之輕重,擇利多害少者為之,在善于調停而已。”
張居正問道:“少南以為,怎么個調停法?”
龐尚鵬說道:“閣老,凡能寬一分使商人、灶丁受一分之賜,莫不極力為之,所為者,令商人稍有盈余,乃為通商足邊之長策。”
張居正思慮的一會之后,才說道:“少南可將自己所思所想,寫成奏疏,老夫代你密疏直奏,至于陛下是否采納,則非為人臣者可以知之也!”
龐尚鵬趕緊答應下來。而朱載坖派遣的錦衣衛欽差陸繹,也已經沿運河南下,趕赴揚州、淮安,詳查當地鹽商的各種情況。
朱載坖關心鹽政的事情自然是瞞不過有心人的,畢竟鹽政是大明的重要收入,朱載坖作為皇帝,不可能不重視的。但是鹽政的干系實在是太大了,就是馬森作為戶部尚書也感到非常棘手。
而張居正這邊,在收到了龐尚鵬的鹽法八條之后,隨即轉奏朱載坖,龐尚鵬的鹽法八條,核心思想就是維護朝廷專賣制度的前提下,實事求是,體商恤灶,用經濟手段來解決問題,既要維持部分開中,更要用余鹽保障太倉的收入,開中與余鹽并重,體商與恤灶同行。
這才是龐尚鵬的整體想法。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