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就是對于土司兵力的控制,這次的平播之戰,使朱載坖對于這些西南土司的兵力有了新的認識,這些西南土司們手中握有的兵力是十分雄厚的,雖然大部分的土司忠誠于大明,但是朱載坖和重臣們認為,這始終是一個隱患,這些土司們大者數萬,小者百千,擁兵自重,莫此為甚。
朱載坖認為,這些土司的兵力過于雄厚,對于朝廷來說不是什么好事,朝廷要及早想辦法處理此事,經過一番商量之后,朱載坖決定,設立土司總兵官,以石柱宣慰使馬斗斛為總兵,調川、黔、滇三省土司兵八萬,赴緬甸協助官軍鎮壓當地蠻夷,聽提督中南軍務劉顯指揮。
八萬這個數字也是經過縝密計算的,這些朝廷平播,動用土兵十七萬,考慮到這些土司不可能用盡全力,所以整個西南土司的兵力肯定是大大超過二十萬的,從中抽調八萬,并不算傷筋動骨,對于這些土司們也能夠接受,同時抽調的對象也很有講究,中小土司不必出兵,朝廷也不需要他們這百十人的兵力。
主要是針對擁兵五千以上的土司,按照所擁有的兵力予以抽調,在緬甸作戰期間,按照官軍士卒的待遇予以保障,發給軍餉,同時任何其中的土司為各級將領,節制這些土兵,這樣一來,主要是為了平衡西南地區官軍與土兵的實力對比,保證官軍始終占據優勢,同時將這些土兵中的精壯之士為朝廷所用。
他們吃朝廷的糧,領朝廷的餉,假以時日,未必愿意繼續為這些土司賣命,朱載坖認為,除了改土歸流河分土世官之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遷移土司,這些土司雖然由部分是不恭順的,但是畢竟是熟夷,比之緬甸的這些生夷肯定是要好很多的,所以朱載坖的想法是通過調土司兵赴緬甸作戰,逐步將一些恭順于大明的土司從內地調往緬甸,配合朝廷打擊當地不恭順的土司。
和重臣們商量完了此事之后,朱載坖命令將朝廷的命令以急遞的形式發往川、黔,命令趙錦、沐昌祚等人立即辦理,所調八萬土司兵,務必于隆慶十六年春調入緬甸。
朱載坖剛剛處理完這些事情,馮保來報,原兵部尚書、總督薊遼軍務譚綸病逝,朱載坖立即命令禮部商量恤典,隆重操辦,同時遣太子朱翊釴代朱載坖致哀,對于譚綸的兩個兒子,也予以照顧。
當然,對于譚綸的身后哀榮,朱載坖也特旨予以擬定,加譚綸少師兼太子太師,贈左柱國、特進光祿大夫,而禮部所擬的謚號卻被朱載坖所駁回了。
禮部擬定的第一個謚號是襄敏,“襄”指“甲胄有勞”,即身先士卒、勞績顯著;“敏”則指“英斷如神”,強調其決策果斷、智勇雙全。這個謚號當然不算差,之前的總督宣大翁萬達就是謚襄敏,但是朱載坖認為譚綸南征北戰數十年,平定南倭北虜,功勞頗大,僅僅謚以襄敏,不足以表彰譚綸的功勞。
其實朱載坖的潛臺詞是很清楚的,就是要給譚綸爭取一個帶文字的謚號,畢竟譚綸以科甲出身,理應有此殊榮,但是禮部尚書陸樹聲似乎沒有明白朱載坖的意思,禮部再次擬定的謚號是忠襄,這讓朱載坖有些不明白了。
朱載坖當即召見了首輔張居正問道:“譚綸當不得一文乎?”
對于朱載坖的這個質問,張居正也很無奈,他和譚綸的關系是很好的,他是很想為譚綸爭取的,但是禮部尚書陸樹聲堅決不同意,原因很簡單,在大明,不是所以科甲出身的官員都可以謚文的,有一個潛規則就是大學士或者翰林出身的官員可以謚文。
正是這個潛規則,使得禮部尚書陸樹聲堅決不肯給譚綸一個文字,即便是朱載坖、張居正多次暗示,但是陸樹聲不肯讓步。
朱載坖問道:“此事果如此乎?”
朱載坖說道:“若論祖制,洪武之尚為吳也,諸功臣死事及有勞而夭者,皆榮公侯之爵而傳之謚,終高帝世,文臣弗得也,武臣即都督,弗贈侯伯,弗得也。”
朱載坖倒不是需要,太祖皇帝時,能得謚號的絕對都是為大明立下赫赫功勛的人,絕大部分都是為大明百戰沙場的大將,哪個時候文官想要謚號,難于上青天。
但是張居正也向朱載坖解釋這個潛規則,如賜太子少師姚廣孝謚號恭敬,宣德朝少保兼太子少傅戶部尚書夏原吉,職事官為正二品,而散官為從一品,死后謚號為忠靖,這些都是為大明立下果赫赫功勞的人物,但是因為不是大學士或者翰林出身,都不能得一文字,可見大明官員對于此事的重視程度。
朱載坖不僅冷笑著說道:“如萬安、劉吉之輩,尚可得一文,而獨譚綸不可,何其怪哉?朕不聞祖訓有此,斷不能容。”
朱載坖的看法是很簡單的,重八哥都沒有說過只有大學士和翰林出身能夠謚文,你們搞些潛規則還想管住我,瞎了心了吧!既然禮部要拿著潛規則來玩,朱載坖也不和他多廢話,直接在禮部的奏疏上御批道:“恤典重事,何可懈怠?善善恒長,惡惡恒短。德學有聞,才節兼邵,無他疵疾,固宜與之美溢。尺璧而微瑕,或瑕不掩瑜,則節其善為謚,群行雖未有聞,而一善不可掩,則但取其善為謚,皆以示勸也。卿等不知此也乎?且譚綸勛勞卓著,天下皆知,獨該部不曉乎?所請不允,再擬來!”
而禮部在這件事情也是和朱載坖杠上了,禮部第三次所擬定的謚號為忠毅,仍舊不符合朱載坖的意思,朱載坖于是根本不再和禮部玩了,直接以上諭的形式下達命令,為譚綸賜謚號為文襄,以示譚綸文武兼備,勛勞有加之意,朱載坖行使皇帝的賜謚權,自然是引起了禮部的不滿,尤其是給一個既不是大學士又非翰林出身的臣子謚文,更是使得很多翰林官有些不滿,但是朱載坖根本不管此事,直接要求立即辦理。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