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看完官軍的營壘之后,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回來之后就召開的軍議,商量應該怎么處理此事,現在官軍已經抵達了倭軍陣前了,但是目前看徐渭的態度,肯定是準備和倭軍耗下去的,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很清楚,徐渭后面有整個大明,要拼消耗,自己是肯定是拼不過官軍的。
徐渭想要搭建臨時碼頭的目的是很明顯的,就是通過碼頭獲取從海上來的補給,一旦徐渭的目的達到,官軍有了充足的補給之后,就可以長期和倭軍相持了,這對于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來說顯然是十分不利的,但是要主動進攻官軍已經扎下來的營盤,將會付出的代價肯定是極為慘重的。
這點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是很清楚的,但是他們同樣清楚,現在進攻,還有一絲取勝的機會,畢竟他們占據兵力優勢,可以一旦官軍可以從海上獲得補給和援兵之后,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必死無疑了,這點他們還是很清楚的,所以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決定主動出擊,哪怕是付出極大的代價,也要戰勝徐渭。
而在由誰統兵的問題上,豐臣秀吉麾下有所謂的賤岳七本槍,即所謂的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加藤嘉明、脅坂安治、平野長泰、糟屋武則、片桐且元,都是豐臣秀吉麾下的死忠,在倭國也算名將了,而德川家康麾下,也有所謂的德川十六神將,也就是酒井忠次、本多忠勝、神原康政、井伊直政、松平康忠、內藤正成、平巖親吉、鳥居元忠、大久保忠世、服部半藏、高木清秀、米津常春、渡邊守綱、鳥居忠廣、大久保忠佐、蜂屋貞次。
這些人在倭國都是所謂大名鼎鼎的名將,但是以提到要率軍進攻大明官軍,一個個都是垂頭不言,他們也已經看過了官軍的營壘,他們也是在戰場上廝混了多年的人,這點見識還是有的,這仗不好打。
最后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決定,還是有本多忠勝擔任統帥,率軍進攻官軍,因為本多忠勝在倭國國內成名已久的名將,不僅神勇異常,而且運氣極好,本多忠勝生平出入五十七場戰役未曾受傷,故有人稱其為“八幡大菩薩”的化身,多次被當世名將所稱贊。
作為被稱為倭國張飛的人,本多忠勝確實也算是有點本事的人,當年德川家康派兵攻打三河長澤城,本多忠勝隨叔父本多忠真攻擊城將小原肥前守鎮實,本多忠勝戰陣中到處攻擊敵兵,本多忠真以免出意外,上前把斬獲的敵將首級讓與本多忠勝,并說:“忠勝,戰爭只要取得敵將首級即可!”本多忠勝聽到后大怒,憤然對叔父忠真說:“以別人讓出來的首級當作自己的功勞,算是什么?”立即單騎沖入敵陣,不久即拿著剛斬獲的敵人首級對本多忠真說:“武士的功勞應自己爭取,豈可受他人之讓予!?”德川家康事后知悉此事大喜,對本多忠勝的勇猛大為贊賞。
在鎮壓一向一揆的戰事中,本多忠勝也表現頗為出彩,一向宗到處擾亂,德川家康命本多忠勝及神原康政等出兵討平,本多忠勝穿著新制成的鹿角之兜及德川家康新賜名槍“蜻蛉切”出發,當一揆眾看到忠勝時,大叫“此乃蜻蛉切之平八郎!”并立刻潰散。本多忠勝等攻打一揆的根據地上宮寺及勝鬘寺,打敗其首蜂屋半之丞,三河一揆宣告平息,德川家康在戰后于妙源寺論功行賞,忠勝獲“功勛第一”的感狀,自此被公認為德川家的第一猛將。
不僅如此,本多忠勝還是倭國國內少有的熟悉騎兵和火炮的大將,在擔任三河守時,每日親率騎兵隊到郊外進行野戰訓練,為了加強速度,忠勝進行速度訓練,在野間率騎奔馳,本多忠勝因此被稱為“三河飛將”。為了增強戰斗力,本多忠勝除騎兵訓練外,也加入了火炮的射擊訓練,令三河兵士的戰力大為提高。所以大家公推本多忠勝為主將。
本多忠勝向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請求,以十萬之眾,多路渡河,然后匯合包圍官軍營壘的戰術,同時請求將全軍的鳥銃和火器集中到一起,本多忠勝很清楚,官軍的火器數量眾多,威力強大,在這點上倭軍絕對不是官軍的對手,最好的辦法就是集中所有的火器,然后在其他士卒的掩護下突進到射程之內,猛然射擊,給予官軍以重大殺傷,在官軍的營壘中造成一段真空,這樣倭軍的其他士卒就可以借此突入官軍營壘中,利用倭軍的兵力優勢取得勝利。
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同意了這個計劃,倭軍開始作各種準備了,而徐渭也在和丹羽長秀商議事情,他們商議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倭軍到底會以誰為主將。
丹羽長秀認為,除了本多忠勝之外,別無人選,雖然看似德川家康和豐臣秀吉麾下人才濟濟,但是真的能夠打苦戰的悍將,還是只有本多忠勝,丹羽長秀提醒徐渭,此人熟悉火器,勇猛異常,絕對是勁敵。
徐渭于是問道:“此人有什么特點嗎?”作為現在倭軍中的悍將,徐渭也是聽說過此人的,據丹羽長秀介紹,在倭軍中經常有傳聞,德川家康在戰場上遇到危險,頭戴大鹿角盔手持兩丈有余的蜻蛉切的本多忠勝總是會在千鈞一發之際挺身而出,護主公家康周全。
本多忠勝頭戴鹿角兜,是非常扎眼的,徐渭當即命令官軍中的善射之士,一旦發現有頭戴鹿角的人,立即用線膛燧發火銃予以射殺,能射殺本多忠勝的,為首功,賞銀三千,雖然安東都護府所裝備的線膛燧發火銃只要數百支,但是在這些官軍的善射之士手中,往往能夠發揮出意向不到的作用來。
而在倭軍積極準備的時候,官軍在加緊準備,加固營壘,等待倭軍進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