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朱載坖所提出的改革方案,重臣認為可以施行,但是張居正補充道:“陛下,從來法難自行,政由人舉,鹽政要務,豈可輕忽?現鹽政之臣,多系乙科,乙榜明經,資節敗壞,何者?乙榜明經日暮途空,鮮芳簠簋,至于資節,則明攖取償,鵜梁疊羞,安望奏續?欲整頓鹽政,首在擇人。”
這點朱載坖也是同意的,現在這幫鹽政官吏,皆不可用,要另起爐灶才行,朱載坖命令都察院加大力度,對這些鹽政官吏和鹽商予以嚴審,將其中的敗類全部予以剔除,同時命令吏部慎擇良臣,要選擇那些操守好、能力強,有行政經驗的官員,同時由于鹽政重要,所以朱載坖特地定了一個規矩,都鹽運使、鹽運司、鹽政分司布政使都照巡撫例,陛見之后才予以授職,要朱載坖親自召見,觀察考核之后才能夠決定。
同時朱載坖命令戶部和總理鹽政衙門、吏部等按照朱載坖的這個方案將各衙門的編制、執掌等予以細化,形成則例之后報朱載坖御批。
臣子們自然各自去辦事,朱載坖和朱翊釴父子兩人正在處理政務,馮保進來低聲說道:“陛下,陸都督求見,似乎有緊急事情。”
朱載坖當即令陸繹進來,朱載坖原以為是陸繹審訊這些鹽商言官有了結果呢,結果陸繹是來向朱載坖報告一個消息的,達觀和尚赴京師了,朱載坖不以為然的說道:“一個禿驢罷了,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值得你堂堂緹帥親自來奏報?”
陸繹看了朱載坖一眼才說道:“陛下,這個達觀和尚可不簡單,在江淮一帶信徒頗多,結交甚廣,而且此事他來京師,是沖著陛下的。”
朱載坖這才放下奏疏,問道:“他想干什么?”
陸繹說道:“據說他要勸諫陛下。”
朱載坖哈哈大笑,然后在說道:“太子,你聽到了嗎?一個和尚,要勸諫朕,滿朝文武重臣,那么多的兩榜進士,科道言官,不能勸諫朕,要他一個和尚來勸諫朕?滑天下之大稽也!朕不納,這禿驢又待如何啊?”
陸繹說道:“陛下,聽說達觀和尚已經放出話來了若是陛下不納諫,他就死諫。”
朱載坖哦了一聲說道:“他自要死,與朕何干?他想勸諫朕什么啊?”
陸繹將錦衣親軍所收集到的情報告知了朱載坖,達觀和尚是蘇州府吳江縣人,生性慷慨激烈,與人一言不合,即以老拳相向。達觀少時為游俠,行走于江湖之中。十七歲時至蘇州閶門,天突降暴雨,達觀避雨時遇到虎丘僧人明覺。明覺看此少年相貌威武,就邀他同去虎丘寺。是夜,達觀聽僧人誦念佛經,心中有所感悟,次日請求剃度出家。
出家為僧后,達觀一身俠氣卻未曾褪去,他繼續游歷,影響漸大。他在江南以棒喝立教,所至之處,信眾云集。一日,弟子馮夢禎與達觀同席,席上上了一盤肥美的蟹子,馮夢禎抓起蟹子大吃,邊吃邊解釋“是不宜吃,無奈嘴饞”。達觀大怒,拿了大棒就打了下來,“直欲頓斷命根”。據說達觀看書看到忠臣自殺時,感動得淚流滿面,不想旁邊的侍者沒哭。達觀大怒:“當推汝墮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