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之后的雒于仁就開始準備出使的相關事宜,南京翰林院負責起草國書,而雒于仁則是領取了勘合等物,昨天還是青袍小吏,今日就穿上了大紅官服,對于很多官員們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大家都不羨慕他,畢竟對于大家來說,官職很重要,但是小命更重要,他們可不想把自己的小命丟掉。
不過雒于仁卻根本不在乎此事,在安頓好家人之后,攜帶國書直接南下,前往安南,在得知大明使臣要來之后,鄭松有些緊張的,他很清楚大明使臣這次到安南的目的是什么,他也很清楚,雖然他現在能夠控制安南的朝廷,但是暗地里對他不滿的還是大有人在,何況當年之事,流傳甚廣,根本無法禁止,其實當時大明就知道此事,現在只不過是用作借口罷了。
但是如果直接拒絕大明使臣或者將其殺害的話,就意味著和大明的開戰了,鄭松很清楚,顯然安南根本不是大明的對手,自己已經被倭人搞得焦頭爛額了,哪里還有能力抵抗大明啊,所以他很清楚這次雒于仁是來找事的,但是并不敢對雒于仁做什么。
而雒于仁到了升龍府之后,則是要遞交國書,面見安南國王等一系列的活動,作為國相的鄭松自然是要安排相關的活動的,雖然在安南,大家都很清楚鄭松才是做主的那個人,但是在場面上,黎朝皇帝才是大明所承認的安南國王,鄭松也試圖賄賂雒于仁,但是都被雒于仁予以拒絕了,鄭松無奈,只得召開朝會,命令黎維潭接見大明使臣。
雒于仁昂首闊步進入安南大殿之內,只是對于坐在上方的黎維潭略一拱手,態度無禮至極,不過黎維潭已經習慣了臣下對他的無禮,鄭松等人也從來不把他當君主對待,黎維潭命人詢問雒于仁此次出使安南的目的,雒于仁隨即問道:“爾乃何人?安南無主乎?”
雖然知道雒于仁這次是在找事的,但是沒想到雒于仁頭真鐵,上來就直接開大,安南的臣子們也是很震驚了,鄭松作為國相,也不能再裝聾作啞了,鄭松輕咳一聲,出班說道:“天使,這是弊國國主,乃是大明所冊封的安南國王。”
鄭松是在提醒雒于仁,不管怎么說,黎維潭也是經過大明冊封的,是大明所承認的安南國王,還是應當予以尊重的,但是雒于仁顯然不會給這個面子,他本來就是來找事的,還在乎什么安南國王不國王的,而且在來的路上,雒于仁也詳細惡補了一下有關安南的情況。
上一代安南國王,也就是黎英宗黎維邦,嘉靖三十四年,二十二歲的黎中宗黎維暄駕崩,沒有兒子。權臣鄭檢擁立后黎朝開國皇帝黎利的哥哥黎除的五世孫黎維邦做皇帝。太祖黎利一脈就此斷絕,他的后代再也沒有做皇帝。而當時掌握黎朝政權的是鄭松父親鄭儉,后來鄭檢病逝,長子鄭檜嗣立。莫朝趁機派大將莫敬典率軍十余萬南下。鄭檜親自帶兵防御,大敗而歸。
鄭檜的弟弟鄭松趁機取代鄭檜,自立為左丞相,鄭檜被迫出奔莫朝。擊退莫軍后,鄭松又自封太尉長國公,權柄日重。黎英宗深以為憂,便與大臣黎及第等人密謀鏟除鄭松,然不慎謀泄。隆慶六年,黎及第意圖謀害左相鄭松,誘使鄭松乘舟于江上,趁機殺害。鄭松察覺沒有上當,后兩家相怨,隆慶六年十一月,鄭松給黎及第贈送黃金,黎及第前去鄭松府邸感謝,被鄭松殺害。
然后鄭松將黎英宗黎維邦也弒殺,改立其第五子為黎朝皇帝,這事并不是什么新聞,雒于仁看了一眼,憑衣著也知道他就是黎朝的國相鄭松了,雒于仁睥睨了一眼鄭松,問道:‘爾時何人,在此聒噪?’
鄭松沉聲說道:“天使,下官乃是弊國左相、太尉長國公鄭松。”
雒于仁說道:“你就是那個弒君叛逆鄭松?”
安南官員們趕緊上前說道:“天使慎言,此弊國之重臣也!”
雒于仁冷笑一聲說道:“曹操亦漢之重臣也!”這已經指著鄭松的鼻子罵了,就是鄭松涵養再好,也沒法忍受,何況鄭松在安南可是大權在握的權臣,鄭松冷笑一聲說道:“天使欺我無人乎?”
雒于仁當殿大笑,說道:“某自不欺安南無人,然自奉使以來,惟知使命,他所不敢問也!”
鄭松看了雒于仁一眼,也冷靜了下來,他很清楚,大明派出雒于仁來,就是在找事的,這孫子可能是真不怕死,說不定大明正希望安南弄死他,好對安南動手呢,所以鄭松定了定神說道:“鄙人嘗聞天朝乃是禮儀之邦,何如此不知禮也?”
雒于仁看都沒看鄭松一眼,說道:“禮之所用,于正人也,秉之所用,于罪人也!”雒于仁指著上面端坐的黎維潭問道:“此何人也!”
鄭松說道:“此乃弊國之國主也,天朝也是冊封過的。”
雒于仁哈哈大笑,說道:“那此輩如何即位的,國相可知?”雒于仁說完之后,隨即拿出一份奏疏,是嘉靖年間安南向大明奏報黎英宗去世,安南新國王即位的事情,上面明確說的是黎英宗病逝,雒于仁問道:“相國,果如是乎?”
鄭松看了一眼雒于仁說道:“這是弊國所上奏疏,豈是做的假的?堂上諸官,也有經歷過此事的,天使不妨查訪,當知此事不假。”
鄭松當即就將了雒于仁一軍,你說我鄭松弒君了,那你問問這些安南大員們,看他們怎么說,這些安南官員都是鄭松的心腹,當然是要向著安南了,而且事情已經過去十多年了,哪有什么證據,鄭松就是咬死不承認,說這些都是流言,你待如何。
這些安南臣子們趕緊出來證明鄭松所言不假,天朝肯定是聽信了謠言,所謂弒君一說,斷無此事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