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上工次數達到要求,明年就能到游擊隊那里報名養羊,增加收入。”
“如果上工次數非常多,根據地可以同意鄉親們養兩只羊。”
“具體需要積攢多少個工,由根據地自行研究決定,但一定不能讓鄉親們吃虧。”
…………
呂家莊位于靈丘以北二十多公里。
全村有六十多戶三百多口人,獨立團占領這里后,第一時間將漢奸手里的土地分給村內老百姓。
加上他們自己開墾出來的荒地,人均土地面積已經超過五畝。
要是減掉村子里的小孩,只算成年人,人均土地耕種面積已經達到七畝,幾乎達到一個年輕人的耕種極限。
看著村外黃澄澄的麥浪,呂成山一家非常高興。
八路軍創建根據地之前,他們全家都是漢奸手里的佃戶,全家五口人耕種三十多畝地,減掉高達七成的租子,每年最多剩一千七八百斤糧食,加工成白面也就一千兩三百斤,還要賣一些糧食換油鹽,布匹,修房子,頂多留八九百斤糧食當口糧,人均不到兩百斤白面。
這點兒糧食顯然是不夠吃的。
為了能讓家人吃飽肚子,不得不把白面換成雜糧,這樣才能撐到第二年秋收。
而這還僅僅是豐收年景的情況,遇到老天爺不給力,碰上災荒,減掉糧租后剩下的糧食也許連一千斤都不到,哪怕全部換成雜糧也不夠家人撐到秋收,不得不到處挖野菜,用雜糧混著野菜飽肚子。
全家老小都生活在這種被剝削的麻木中時,八路軍來了。
之前租種的土地直接分給他們,歸他們私人所有。
每年除了上繳一成糧食當公糧,其他糧食全部歸自己所有。
這在以前,呂成山想都不敢想,現在卻成了現實。
從麥子變黃開始,家里三個成年人就輪流守在田頭,生怕即將收獲的麥子在最后關頭發生意外。
“孩子他媽……”呂成山剛從地頭回家就朝正在土灶邊忙碌的媳婦叫道。
“今天晚把我之前做工八路軍給的幾斤白面全部做成饅頭,明天我們就開始割麥子……”
“田里的麥子已經熟了,再不割肯定會爛在地里。”
在媳婦兒眼里,那些白面是留著過年包餃子吃的,怎么能現在吃呢,趕緊提醒:“當家的,總共就五斤白面,現在吃了,過年我們吃什么?”
呂成山很有底氣回答:“過年當然吃白面餃子……”
“地里的麥子我都看了,一畝地收兩百多斤肯定沒問題,咱們種了三十二畝地,最少能收獲七千斤麥子,減掉公糧也還有六千多斤。”
“從今以后,咱們不僅過年可以吃白面餃子,平時也能吃餃子跟白面饅頭……”
“聽我的,把所有白面全都做成饅頭。”
“吃飽了收割麥子才有力氣……”
“家里不是還有點兒錢嗎?”
“全都拿出來去買豬肉,不要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