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的路上,林大娘沒少抱怨。
“真是瘋了!”
“雞肉鴨肉才多少錢一斤喲?一只小雞小鴨,就敢賣幾十文錢!”
“以前一只雞崽才八文錢十文錢,更便宜的時候,還有五文錢六文錢的咧。”
“唉,這世道啊,真是難喲,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太平。”
聽著林大娘的抱怨,安小暖心道:等著吧,估計還得有兩年喲。
但她什么也沒說,只是安安靜靜牽著三丫,走著自己的路。
先過著吧。
能活著就好!
除了雞崽鴨崽和糧食,安小暖還買了些糖呀,包子呀之類的。
前前后后加起來,一共花了二兩銀子。
所以除去大寶二寶三丫攢在她這里的零用錢外,她身上現在一共有三百三十二兩七錢又四十七文。
嗯,是一筆巨款了!
更別提,她空間里還有一些草藥沒賣呢。
本來是說這次進城賣掉的,但進城后,光忙著賣野味和小吃食了,后來又去談了頭繩頭花的買賣,時間有點不夠用。
好在空間能保鮮,下次再賣也是一樣的。
不過,下次再進城,她可不能跟村里的人一起了,得單獨行動。
跟著村里的人一起安全是安全,但終究不方便。
她得趁著現在糧食便宜,多囤點糧食回來!
迷迷糊糊間,安小暖就睡著了。
等第二天醒來,一家人又進山去。
到了山里才發現,村里有不少
人都在山里呢。
砍竹子的砍竹子,割茅草的割茅草,都是為了回去圍雞圈鴨圈。
忙活時,有幾個健談的嫂子還不忘聊天。
“現在好咯,家家戶戶都養了雞養了鴨,日子越來越有盼頭咯。”
“有盼頭是有盼頭,但回去后還得想辦法給自家雞鴨做個記號啊,別到時候誰家認錯了,又得扯皮。”
“這倒是的,雖說大家伙兒都住山里,條件都差不多,可保不齊誰家就養不好雞養不好鴨。
到時候咱們養得肥肥胖胖的,再被誰給調換了。”
“不至于吧?家家戶戶的條件都差不多了,那雞鴨養得再不好,又能瘦到哪里去?
再說了,都是一個村的,咱們知根知底,沒人做得出那種不要臉的事情吧?”
“喲,這可說不準喲,以前那誰誰誰家的……哎呀,就是李卉,她就做過這種事情咧!
自己養的雞死了兩只,非說是跑到牛嬸子家里去了,讓牛嬸子還給她。
為了那件事情,牛嬸子差點沒拿刀來砍她,你忘記了?”
“哎喲,你不說還好,這一說,我就記起來了!
那我回去后就給自家的雞鴨做記號,可不能便宜了某些人。”
“說起養雞養鴨,翠花家是不是沒養?昨天大家伙兒都在搶著買雞崽鴨崽,她就沒來。”
“翠花一個女人帶三個兒子,挺不容易的,許是家里沒錢了。
我聽說里正媳婦兒都把雞崽鴨崽送上門了,讓她先養著,她硬是沒要。”
“
唉,造孽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