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肆掌柜見狀,真是又喜又愁。
喜的是這本破書總算賣出去了,既不用留在書架上占位置,又能讓他們東家還了欠別人的人情。
愁的是這本書本就是寄賣的,他們書肆也不掙什么銀子啊。
因為賣這本書,還得多給一份添頭,這不是虧大發了嗎?
可偏偏話是他自己親口說出去的,現在人家書也買了,銀子也掏了,他總不好反悔吧?
于是,只能哭喪著臉,將毛筆和墨塊給安小暖包好。
安小暖買到了令她驚喜的書,又得了毛筆和墨塊做添頭,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離開前還跟書肆掌柜擺擺手:“好生意啊,我下次再來。”
書肆掌柜嘴角抽搐了兩下。
心想:您下次還是別來了,這么會要添頭的客人,我見了都怕。
但面上,還是扯出一個笑容:“慢走啊小娘子。”
安小暖進一趟書肆,花了二十五兩銀子。
再加上之前買糕點和糖果,還有紙錢香蠟等等,又花了四兩半這樣。
嗯。
約摸三十兩銀子就給出去了,相當于這趟進城沒掙錢,還花了點出去。
但是沒關系。
紙錢香蠟是要轉賣給村里人的,到時候那部分銀錢就可以收回來。
毛邊紙和《山海經》都是大寶需要的,在她家算得上是必需品。
糕點跟糖果可以哄孩子們高興,也沒買錯。
最重要的是,她這一趟進城,得到了外界最新的消息,不算虧。
從書肆出來,安小暖就打算出城了。
不過,
去還手推車時,她路過糧鋪,又忍不住進去瞅了幾眼。
什么面啦米啦家里是不缺了,但方才買糕點的時候,她突然想起了糯米粉。
如果有糯米粉的話,得空時就可以自己做點糍粑來吃,也算是糕點吧?
只可惜,她上上下下把糧鋪都看了個遍,也沒發現有糯米粉。
糯米倒是還剩下一些,就是價格有點貴,八百五十文一斗!
安小暖想了想,有糯米也行啊。
糯米蒸熟再搗爛,一樣可以做糍粑。
于是,便掏了銀子,買下了一斗糯米。
有了糯米,安小暖又擔心家里的紅糖不夠,趁著時辰還早,趕緊跑去雜貨鋪買了些紅糖。
她想吃小時候家鄉打的那種白糍粑了。
以前每年過年,村里的人都會聚在一起,用蒸熟的糯米飯打白糍粑。
把一大鍋糯米飯倒到石臼里,讓有力氣的男人們各自拿著一根木錘,將糯米飯打得稀爛。
堂屋的八仙桌上,擺著一塊擦洗干凈的大木板或門板,等男人們把打爛的糯米飯架到板子上,女人們就往手上抹油。
先把一大團的糯米團分成大小均等的小團,再用手把小團壓大,做成手掌大小的糍粑。
大家伙兒說說笑笑的,一邊做糍粑一邊扯東家長西家短。
誰家的兒子今年要娶新媳婦兒,誰家的女兒外出打工,又給家里寄了多少錢,誰家的男人喝醉酒栽倒到田地里,差點沒把命丟咯。
也有人一邊干活兒,一邊揪下一塊糍
粑團塞到嘴里,先嘗個味道。
那時候,生活條件或許不好,但大家伙兒的關系都很親,人和人之間,人情味很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