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上回書正說到,一連好幾封軍報送到了隆武帝范毅的龍書案子上,一向平靜安寧的大齊在一瞬間變得四境烽起,整個亂了起來。
大齊立國這么多年以來,還是第一次陷入到四面受敵的境地當中,不少的文武大臣們心中都感到十分驚慌,同時也感到很是奇怪,為何這四方人馬竟會同時起兵。
經過了一番的分析后,眾人這才發現,這乃是北遼與那老賊曹環共同布下的聯合毒計,為的就是瓜分大齊的江山社稷。
眾人想明白了這些,心里頭對那已死的曹環是更加痛恨,恨不得把曹環的尸體給挖出來,鞭尸一番以解心頭之恨。
隆武帝范毅此時倒是十分冷靜,他明白,如今當務之急是要盡快想出對策來抵抗四方敵軍,好保衛大齊的江山社稷。
于是,范毅坐在龍椅上,看了看大殿中的一眾文武大臣,緩緩開口向他們詢問破敵之計。
范毅的這一番話一出口,大殿中的一眾文武大臣們,紛紛轉動開了腦筋,思索著破局之策。
不過,一眾文武大臣們思考了能有好一陣,似乎都沒能想出一個很好的辦法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文武大臣們的臉色變得越發的凝重,大殿中是鴉雀無聲。
那位說,這些文武大臣們都怎么回事,這么半天都一言不發,莫不是被這四方人馬給嚇破了膽,束手無策了?
其實也不盡然,的確有著不少的大臣被這消息一下子給嚇住了,但大多數的大臣們還是很冷靜地在思考著御敵之策。
只是,這一次四方人馬同時起兵來攻,形勢可謂十分危急。若不仔細謀劃一番,必定是要吃大虧,只怕搞不好大齊的江山難保。
也正因為如此,不少的文武大臣的臉色都十分凝重,都在自已的腦海當中不斷思考著,想要盡力把自已的計劃做的全面些,再向陛下稟報。
隆武帝范毅坐在龍椅之上,腦筋不斷轉動,也在思索著御敵之策。他看著一言不發的一眾文武大臣,心里頭倒也并未感到奇怪。他明白此事事關重大,不好輕易出計,因此心中倒也并未著急。
不過,范毅的目光倒是若有若無地看向武將當中的趙忠,他倒是很期待自已的這位結拜大哥究竟能想出什么樣的計策來應對如今這般局面。
趙忠在高臺之下,腦海當中也在不斷地思索著,漸漸地,他的腦海當中已然逐步形成了一套御敵的方案。
這時,趙忠也看見了范毅的眼神。他當即是心領神會,邁步上前,就想著出班開口。
可就在這么個時候,大殿中忽然有一道頗為蒼老的聲音響起:“陛下,老臣以為此次我大齊四面受敵,情況危急,該議和為上,暫避其鋒芒,待得日后在從長計議。”
眾人聞言閃目觀瞧,就見說話的乃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臣。此人一身烏紗蟒袍穿戴整齊,臉上皺紋堆累,微駝著背,乃是禮部侍郎喬觀。
不少的文武大臣還在苦想著怎么破敵,他們一聽這位喬大人一開口就要議和,不由得都有些不滿,都冷冷地看著喬觀,臉上都浮現一抹氣憤之色。
隆武帝范毅聽了喬觀的這一番話,心里頭當時就是一動,感到一陣的不滿。范毅久經沙場,乃是馬上的皇帝,這仗還沒打,就叫他議和,這讓他如何能受得了。
范毅本想出言斥責,但一想到喬觀乃是老臣對大齊一向是忠心耿耿,便壓下了心中的那股不滿,看了看喬觀,沉聲道:“哦,老大人何出此言?”
喬觀邁步上前,來到高臺之下,沖著范毅一拱手,道:“啟稟陛下,老臣以為,如今我大齊剛剛經歷一場不小的動亂,尚不得安穩,奸賊曹環所留下的一些禍患尚未完全消除。而北遼等四方人馬趁勢聯合起兵來攻,顯然是有備而來。”
喬觀頓了頓道:“常言道攘外必先安內。憑我大齊如今這般狀態,四面迎戰顯然不太合適,弄不好江山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