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前文,前文書正說到,北遼軍的副帥拓跋昊率領麾下十五萬精銳人馬離開了靈越城,直奔龍虎關而來,他想著率領兵馬早日到達龍虎關好解救大帥石磊。
由于心里頭著急,拓跋昊一出城便下令三軍急行軍前進,務必要早日抵達龍虎關好穩住局面。
但拓跋昊關顧著著急,卻忘記了大軍不光人數眾多,而且還帶著大量的糧草,行動十分不便,又不好丟了軍糧輕裝前行。
也正因為如此,十余萬北遼軍的將士們,想著快速前行,但奈何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無論他們如何加快行軍速度,始終無法急行軍趕奔龍虎關。
拓跋昊率領一眾人馬走了一陣,整個人也逐漸清醒了過來,再度恢復了冷靜。他也意識到了存在的問題,帶著這么多的糧草輜重,大軍無論如何也走不快。
若是照著這樣下去,等大軍到了龍虎關只怕是一切都晚了。到時若大帥真出了什么意外,后悔也都來不及了。
拓跋昊心里頭這樣想著,略微思索了片刻,當即下令將大軍分為幾路,依次而行。自已則親自帶領著前鋒和中軍一共五萬精銳鐵騎,先行一步趕奔龍虎關前去解圍。
軍令如山,一眾北遼軍將士紛紛依令而行,不多時,十五萬北遼大軍迅速分為了幾路。
待得一眾人馬都分好了隊伍之后,拓跋昊一馬當先,率領手下的五萬精銳鐵騎,浩浩蕩蕩直奔龍虎關殺去。五萬大軍縱馬齊奔,遠遠看去就好像一陣黑云卷地一般,顯得頗有氣勢。
就這樣,拓跋昊率領麾下的五萬精銳騎兵一路急行,日夜兼程往龍虎關的方向趕路。眾人的心里頭都清楚,如今大帥被困龍虎關,十分危急,他們若是能早到一日,大帥和一眾同袍便可少一分危險。
因此,五萬遼軍將士,紛紛快馬加鞭,打馬如飛直奔龍虎關趕去。而這五萬人馬乃是拓跋昊手下最為能打敢戰的精銳人馬。,而且這五萬人騎著的都是草原快馬,腳程比起一般的騎兵足足快了能有兩倍。
馬好,再加上心中著急,因此一眾遼軍一個個都跑得飛快。不多時,幾人便來到了一個岔路口方向。
拓跋昊略微一思索,當即下令讓手下的一眾軍卒掉轉馬頭,往旁邊這么一拐,順著這個岔路口走了下去。
拓跋昊率軍又走了一陣,大軍離著龍虎關是越來越近。但拓跋昊并未因此感到輕松,反而越發緊繃了起來。
這位北遼大帥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生怕一個不留神出了什么問題。
這一天,拓跋昊率領麾下一眾人馬來到了一座險峻的大山前,此山好似一頭臥著的猛虎一般,名喚臥虎山。過了此山,離著龍虎關就不太遠了。
拓跋昊率領手下人馬來到大山前,見這座山如此險峻,不由得倒吸口冷氣,立刻下令讓流星探馬往后傳令,讓后續的幾路人馬過山時務必萬分小心,切不可大意。
待得流星探馬走了之后,拓跋昊把掌中的那對鑌鐵狼牙棒在空中一舉,代替軍令:“弟兄們,且隨本帥,速速過山!”
說著,再看拓跋昊催動胯下的那匹烏龍駒,緊握手中的一對狼牙棒,一馬當先,過了山口,進了臥虎山。
那五萬北遼鐵騎一看自家副帥已然進了山,也紛紛緊握手中的刀槍,催動戰馬陸續沖進了臥虎山當中。
等大隊人馬進了臥虎山以后,拓跋昊心里頭不由得一陣緊張,整個人也是提高了警惕,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他當即下令,讓手下的一眾軍卒注意觀察四周,防止有伏兵殺出。同時還命兩翼的一眾弓箭手緊握彎弓,時刻戒備以防不測,
不僅如此,拓跋昊自已也緊握著一對狼牙棒,臉色凝重,一邊往前走,一邊警惕地觀察著四周,生怕出什么意外。
一眾北遼軍將士見副帥如此謹慎小心,都感到此事不同尋常,心中也是壓力倍增,紛紛遵令,按照拓跋昊的部署快速前行,希望能早些離開這是非之地。
就這樣,拓跋昊率領著麾下五萬騎兵,一路提心吊膽地向前走,好不容易才走出了臥虎山。不過,讓拓跋昊安心的是,這一路是平安無事,可以說是有驚無險。
等到一眾人馬全都出了臥虎山,拓跋昊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是放下了一些。
隨后,他并未過多停留,而是讓探馬將情況傳給了后續的幾路人馬。待得探馬走后,便率領著麾下的一眾騎兵快馬加鞭直奔龍虎關而去。
拓跋昊率領人馬走后,沒過幾天,左翼和右翼的人馬先后也來到了臥虎山。兩路人馬知道此地危險,也都提高了警惕了,小心前行。
不過所幸,兩路人馬過山時,都沒遇到什么意外,最終都安全過山。兩路人馬在傳遞了消息后,也紛紛趕奔龍虎關去和副帥拓跋昊匯合。
接著,合后人馬也趕到了臥虎山,同樣是安全過山,直奔龍虎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