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妞花曾那么期盼自己和家人重逢,不料父母早已經離世,變成山上兩座緊挨著的墳頭;
連記憶中的房子,也因為年久失修,倒塌了。
楊妞花13歲被迫出來打工,不曾想姐姐也是13歲時出來打工;
姐妹倆原本父母疼愛,家庭幸福,這一切卻因為楊妞花的被拐,戛然而止。
楊妞花發誓,一定要讓罪魁禍首付出代價!
可是,她只記得那個女人叫余華英,其他一無所知;
倔強的楊妞花并不氣餒,只要記得名字就好。
她先是輾轉找到了買賣她的中間人,可是人家不想惹麻煩,硬是不肯說出余秀華的下落;
找人販子,與其說是“能不能”,不如說是“想不想”;
當年給余華英介紹買家的王姓老頭,幾十年來一直與楊妞花同村居住,甚至不時以功臣自居。
“如果不是我給你找了好人家,你已經凍死了!”
幾年間,楊妞花反復找這個中間人,軟硬皆施;
“你都90多歲了,就算抓了你,可能也不會被判刑,你為什么要把這些事帶到棺材里面去?”
經過她的多次拜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幸好中間人良心未泯,將余華英的落腳點告訴了她。
楊妞花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前往當年被拐的事發地貴市南區,并在南區報了案;
因為余華英有案底,警方很快就在24天破案,將她抓獲。
審訊中,人們才發現,楊妞花并不是余華英唯一拐賣的孩子;
在那個信息不太發達的年代,余華英前前后后販賣了十幾個孩子,甚至更多!
余華英這個名字,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一場噩夢;
她就像是從地獄里爬出來的魔鬼,用一雙罪惡的雙手,撕碎了17個家庭的幸福。
17個孩子,17個鮮活的生命,因為余華英的貪婪,從此與親人陰陽兩隔;
他們的父母,在漫長的歲月里,承受著骨肉分離的痛苦...
他們的兄弟姐妹,在成長的過程中,永遠缺失了一塊拼圖。
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余華英第一個拐賣的,竟是她自己的孩子!
1963年12月29日,余華英出生在滇省理市一戶普通人家,排行老四;
余華英小學讀到二年級時母親去世,隨后便輟學回家務農。
1984年,時年21歲的余華英結識了渝市男子王加文,隨后兩人結婚;
1987年1月,剛滿23歲的余華英生下女兒王梅花。
“兩口子都不是勤勞、肯吃苦的人,王加文還在外面搞些偷雞摸狗的事情。”
在同村村民眼中,夫妻倆的風評并不好。
1992年,王加文涉嫌盜竊被抓,余華英母女倆斷了生活來源;
為了生計,余華英把女兒交給王加文的哥嫂撫養,自己則前往縣城的一家面館打工。
打工期間,余華英結識了人稱“龔木匠”的龔顯良。龔顯良比余華英大20歲;
彼時的龔顯良和余華英一樣,都有家庭和子女。
余華英在沒有與王加文解除婚姻關系的情況下,與龔顯良同居,并產下一名男嬰;
以當時兩人的經濟能力,不足以撫養這個孩子,加上是私生子,于是兩人商量著把男嬰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