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夏日的午后,跑到村邊的小河里,河水清澈見底,能看到河底的沙石和游動的魚兒。
那個稍大的孩子先在河邊找了一根合適的樹枝,然后從兜里掏出一把小刀,仔細地削著樹枝,不一會兒就做成了一個簡易的小網兜。
他把小網兜遞給劉病已,然后自己也拿了一個,帶著劉病已走進河里。
開始時,劉病已總是撲空,但他不氣餒,眼睛緊緊盯著泥鰍游動的方向,慢慢地掌握了技巧,每次捉到泥鰍都會興奮地歡呼起來,那清脆的笑聲在小河邊回蕩。
捕蟬的時候,他們會提前準備好長長的竹竿和自制的面筋。
他們先把面粉加水揉成面團,然后放在水里反復沖洗,直到只剩下黏黏的面筋。
他們把面筋粘在竹竿的頂端,悄悄地靠近樹上的蟬。
那緊張又刺激的過程讓劉病已樂此不疲,當竹竿靠近蟬時,他的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成功粘到蟬的那一刻,他臉上洋溢著無比自豪的笑容。
隨著歲月的流逝,劉病已漸漸長大,他長成了一個俊朗的少年!
他深知農家對他的養育之恩,總是搶著干重活累活。
農忙時節,他會跟著男主人天不亮就下地。
清晨的田野還彌漫著薄薄的霧氣,劉病已扛著農具,腳步堅定地走向田地。
收割莊稼時,他的動作又快又穩,熟練地握住鐮刀,彎下腰,將成熟的莊稼一把把割下,一捆捆的莊稼在他手下整齊地碼放著。
他的額頭布滿了汗珠,但眼神中充滿了干勁。閑時,他還會幫著女主人修繕房屋。
他爬上屋頂,接過女主人遞上來的瓦片,小心翼翼地添補著屋頂的漏洞。
他在屋頂上靈活地移動著,動作敏捷得像只小松鼠,陽光灑在他身上,勾勒出他矯健的身影。
然而,平靜的鄉村生活中也并非毫無波瀾。
有一次,村里遭遇了旱災,莊稼顆粒無收。
劉病已看著農家人憂愁的面容,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想辦法幫助大家度過難關。
他跟著村里的長輩們一起去尋找水源,每天早出晚歸。
他們背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尋找水源的艱難旅程。
他們翻山越嶺,走過崎嶇的山路,鞋子磨破了,腳也磨出了血泡,但劉病已依舊咬牙堅持。
每到一處可能有水的地方,他就會和長輩們一起仔細查看。他們會趴在地上,耳朵貼著地面,聽是否有水流的聲音!
或者觀察周圍的植物,看是否有水源的跡象。
終于,在他們的努力下,找到了一處隱藏的地下泉水。
當看到泉水涌出的那一刻,大家都歡呼起來,劉病已的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股泉水解了村里的燃眉之急。
可就在大家剛松了一口氣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蝗災又席卷而來。
漫天飛舞的蝗蟲瞬間將僅存的一點莊稼啃食殆盡。
劉病已心急如焚,他四處打聽防治蝗災的辦法。
他跑到村里的長者家中,虛心地請教,長者們告訴他一些傳統的方法,其中就包括用火驅趕蝗蟲。
于是,劉病已便帶領著村民們日夜守在田間。
夜晚,田野里燃起了一堆堆篝火,劉病已手持長桿,眼睛布滿血絲,但始終警惕地注視著田野。
蝗蟲撲向篝火時發出噼里啪啦的響聲,他的臉上滿是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