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將翟義與劉信的勢力徹底擊敗,瓦解后,他的威名傳遍了大漢的每一個角落!
百姓們奔走相告,歡呼雀躍。
在這之前,百姓們就早已聽聞王莽的賢能與仁心,心中盼望著他能登上皇位,成為大漢的新主,為他們帶來安穩的生活。
如今,王莽又一舉掃除了這那幫腐敗王公子弟,更是讓百姓們對他感恩戴德,民心徹底歸附于他。
一時間,從繁華的長安城到偏遠的鄉村,大街小巷都回蕩著百姓們的呼喊:
“請王莽稱帝!請王莽稱帝!”
這呼聲震天動地,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百姓們紛紛表示,若王莽不稱帝,他們便罷工,不再下田勞作,不再聽從任何指令,一心只為讓這位心中的明主登上皇位,帶領大漢走向繁榮昌盛。
金烏高懸,未央宮前的廣場上,密密麻麻地站滿了人。
王公大臣們身著朝服,神色莊重,百姓們則衣衫樸素,滿臉懇切,他們的目光都聚焦在宮殿臺階之上的王莽身上。
“請攝政稱帝,以安天下!”
呼聲如洶涌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震得空氣都嗡嗡作響。
王莽站在那里,身形挺拔,一襲素袍在風中輕輕飄動。
眉頭緊鎖,深邃的眼眸中滿是糾結與思索。
在他心底深處,一直藏著一個如夢如幻的理想國度。
那里,沒有權貴的欺壓,沒有貧富的巨大差距,百姓們安居樂業,人人都能平等地生活。
他渴望著讓耕者有其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吃飽穿暖,讓天下充滿著溫情與公正。
在他漫長的攝政生涯里,他殫精竭慮,推行著一項又一項改革,只為朝著那個理想國度靠近一步。
他不在乎權力的巔峰,不在乎是否頭戴皇冠,在他看來,這些虛名都比不上百姓臉上綻放的笑容,比不上大漢的山河安定。
望著眼前這一張張期待的面孔,王莽心中五味雜陳。
他開口,聲音沉穩卻又帶著幾分無奈:
“諸位的心意,我王莽領了。”
“可我所求,不過是天下大同,讓大漢成為人人向往的樂土。”
“皇帝之位,于我而言,不過是虛名。”
眾人聽聞,卻并未就此罷休,反而更加懇切地懇請。
王莽的內心陷入了巨大的掙扎,他深知一旦接受帝位,便意味著承擔起更多的責任與壓力,可若是拒絕,又怕辜負了這萬千臣民的期望。
一時間,他站在這權力的十字路口,竟不知該邁向何方?
巍峨的太廟莊嚴肅穆,香煙裊裊升騰,在日光的映照下,透著幾分神秘的氣息。
近日,這里卻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一場精心策劃的“鬧劇”正在悄然上演。
滿朝王公大臣因王莽不愿稱帝而心急如焚。
他們深知,若王莽不登上皇位,一旦劉家人尋機反撲,往昔那腐敗的統治恐會再度籠罩大漢,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于是,幾位位高權重的大臣湊在一處,密商許久,終于定下了這一“計策”。
一日清晨,太廟的守衛神色慌張地沖進朝堂,撲通一聲跪地,聲音顫抖著稟報:
“陛下,不,攝皇帝!太廟里突現異象!”
此言一出,朝堂瞬間炸開了鍋。王莽眉頭微蹙,眼中閃過一絲疑惑,與眾人一同趕往太廟。
踏入太廟,只見供奉劉邦牌位的案前,一道金光閃爍,眾人定睛一看,竟是一塊神秘的帛書。
一位大臣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拿起,展開后,臉上露出又驚又喜的神情,高聲念道:
“高祖劉邦顯靈,言大漢氣數已變,愿禪讓皇位予王莽,以保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眾人先是一陣驚愕,隨后紛紛跪地高呼:
“順應天命,莽公稱帝!順應天命,莽公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