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九年十一月初十,寒風凜冽,但無法冷卻大齊征東大將軍戚華和平北大將軍李晟心中的熱血與決心。他們的軍隊如同冬日里的熊熊烈火,從河南安陽出發,向著長治城挺進。這支由七十萬勇士組成的龐大隊伍,步伐堅定,氣勢如虹,仿佛能撼動山河,震撼天地。
行軍途中,士兵們雖然面臨著嚴寒和艱難,但在兩位將軍的鼓舞和帶領下,他們展現出了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斗志。沿途的百姓見到如此壯觀的軍隊,無不為之振奮,紛紛拿出食物和飲水,為這些保家衛國的英雄們提供支援。
十一月十二日,經過兩天的急行軍,大齊軍隊終于抵達了長治城下。長治城的守軍早已得知大軍來襲的消息,城墻上的士兵們緊握兵器,神情緊張,城內的氣氛也變得凝重起來。城墻上的烽火臺點燃了狼煙,傳遞著求援的信號,城內的居民則躲在家中,祈禱著能夠平安度過這場戰亂。
戚華和李晟在城外設立了臨時指揮部,他們迅速召開了軍事會議,商討攻城策略。鑒于長治城的堅固防御和守軍的頑強抵抗,兩位將軍決定采取圍而不攻的策略,先切斷城內的補給線,迫使守軍陷入物資短缺的困境。同時,他們還派遣使者前往城內,試圖通過談判勸降守軍,減少不必要的流血沖突。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大齊軍隊圍繞長治城展開了嚴密的包圍,城內的守軍雖然頑強抵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糧食和水源的短缺開始顯現出影響。城內的士氣逐漸低落,一些士兵開始出現動搖,甚至有的偷偷逃離戰場。
在這樣的情況下,長治城的守軍最終選擇了投降。十一月十五日,城門緩緩打開,守軍將領帶著殘余的士兵走出城門,向大齊軍隊投降。戚華和李晟接受了投降,并下令善待俘虜,確保城內百姓的安全。
長治城的收復,對大齊軍隊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勝利。這不僅是一場軍事上的勝利,更是大齊帝國在東部地區取得的重要成果。戚華和李晟的英明決策以及高超指揮使得這場戰役成為了大齊軍隊的驕傲。
在這場戰爭中,戚華和李晟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們巧妙地運用戰術,精確地把握戰機,最終成功地攻占了長治城。這場勝利不僅鞏固了大齊帝國在東部的統治地位,更讓大齊軍隊聲名遠揚。
在這個關鍵時刻,溫景安和沈凌汐的領導作用至關重要。他們以堅定的決心和智慧引領著大齊帝國不斷前進。長治城的勝利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大齊軍隊將繼續前行,向著更大的目標邁進。
在長治城的勝利后,戚華和李晟并未停下腳步。他們帶領著軍隊繼續向前推進,希望能夠擴大戰果。終于,在十一月十八日,他們到達了晉城。
晉城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對于大齊帝國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通向其他地區的門戶,還是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戚華和李晟深知晉城的價值,因此他們決定在這里展開新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