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五日,秦良玉率軍抵達廣州城下。此前她自福州南下時一路招兵買馬,至廣州時已聚集起十萬大軍,正欲全力攻取此城。廣州城此時由佟養甲、李成棟鎮守,城中兵力僅三萬,遠不及秦良玉麾下兵馬。
然而,清軍南下以來勢如破竹,自關外直驅嶺南,大乾軍隊早已聞風喪膽,秦良玉所部也難免未戰先怯。偏偏此時又傳來消息:吳三桂、尼堪、孔有德三路清軍已南下攻取湖廣,正準備與佟養甲、李成棟合兵,共同進剿廣西。
十萬大軍雖人數占優,卻在“前后夾擊”的絕境下士氣跌至谷底。
城上的佟養甲看得真切,轉頭對李成棟道:“乾軍心虛,正是出擊時機。”李成棟點了點頭,當即點起五千精銳,打開城門直沖敵陣。
秦良玉在陣前厲聲呼喊,想穩住軍心,可麾下士兵早已慌了神,見清軍沖來,有人轉身就跑,接著便像決堤的洪水般蔓延開來。不過半個時辰,十萬大軍就散得七零八落,秦良玉身邊只剩數百親兵。
秦良玉萬萬沒料到軍心竟渙散到這般地步,只能率殘余親兵拼死突圍。混戰里,一支冷箭突然從清軍陣中射出,正中秦良玉小腹,她當場栽落馬下,氣絕身亡。剩余親兵沒了主帥,瞬間亂了陣腳,很快被清軍剿滅,十萬大軍要么四散逃命,要么棄械投降。此役,清軍以少勝多,大獲全勝。
不久后,廣州城漸趨安定,已戰死的秦良玉再度復活。縱使歷經多次挫折、數度殞命,她抗清的決心始終未改。
在短暫的休整之后,秦良玉離開了廣州城。一路上,她不斷收攏著各地潰散的兵卒,這些人都是在抗清戰爭中失去了方向和組織的散兵游勇。秦良玉以她的威望和勇氣,將這些人重新凝聚在一起,組成了一支新的軍隊。
這支軍隊雖然規模不大,但卻充滿了斗志和決心。他們跟隨著秦良玉,一路向西,目標直指永歷帝所在的地方。秦良玉深知,只有與永歷帝會合,才能更好地組織力量,繼續投身于抗清的事業中。
二十六日,永歷帝龍邦濟得知廣州失陷,秦良玉兵敗的消息后,離開肇慶前往梧州避難。
不久,肇慶失守,梧州告急,龍邦濟又由梧州倉皇逃到桂林。在大臣劉承胤的勸說下,龍邦濟又離開桂林進駐全州。當他發現劉承胤想把自己作為投降的禮物送給清軍時,急忙連夜逃出全州,經由靖州逃到柳州。在柳州,他的行裝又被土司劫掠一空。
永歷元年正月十九日,李成棟率軍由三水進至高明,留守肇慶的大乾兩廣總督朱治澗不戰而逃。李成棟即命部將羅成耀留鎮肇慶,自己領主力進攻梧州。梧州守將陳邦傅棄城而逃。二十九日,李成棟占領梧州。二月,大乾的內閣首輔丁魁楚投降清軍,被殺。
永歷元年正月初一,鄭成功在小金門,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誓師反清。
“忠孝伯”是隆武帝龍昱善賜予鄭成功的爵位,“招討大將軍”是隆武帝授予他的官位;鄭成功原名鄭森,隆武帝不僅賜名“成功”,還賜其國姓“龍”。因父親鄭芝龍已降清,鄭成功遂在名號中自稱“罪臣”。
張獻忠死后,大西軍余部便由孫可望統領,向貴州省進軍。永歷元年正月十二日,大西軍攻克遵義;同年二月,又相繼拿下貴陽與定番州。
到了四月,大西軍揮師進入云南,迅速攻占昆明,并逐步平定云南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