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五,廣東布政使顧元鏡與大學士蘇觀生等一眾大臣,在廣州擁立大乾皇太子龍景鑠登基為帝,定次年為“紹武元年”,紹武政權自此建立。
十八日,肇慶的地方官員丁魁楚、瞿式耜、陳子壯等人,拒不承認龍景鑠的先帝太子身份,隨即擁立當地宗室桂王龍邦濟稱帝,改次年為“永歷元年”,永歷政權隨之成立。
二十七日,清軍攻入西充縣,大西軍首領張獻忠在鳳凰山遭遇清軍,被清軍神射手雅布蘭射殺,墜馬而亡。
二十九日,紹武與永歷兩個政權因正統之爭互不相容,最終爆發內戰。兩軍先在三水縣交鋒,紹武軍初戰大敗。永歷軍乘勝追擊,意圖一舉攻占廣州。追擊途中,紹武軍佯裝投降,永歷軍輕信其言,按約定地點前往受降。不料,紹武軍突然發動襲擊,永歷軍毫無防備,瞬間潰敗,主將戰死,副將只得率領殘部倉皇逃走。紹武軍大勝的消息傳至廣州后,蘇觀生下令全城張燈結彩,粉飾太平,慶賀這場“內亂大捷”。
正當紹武、永歷二帝自相殘殺之時,由佟養甲、李成棟率領的清兵已取潮州、惠州,兵臨廣州近郊,并用繳獲的大乾地方官印,向龍景鑠發出太平的錯誤信息。
十二月十五日,清軍抵達廣州城外。這天,龍景鑠正帶領百官前往武學視察,城內防備松懈,清軍前鋒趁機殺進城中,揮刀大呼“大清軍隊到了”。這一聲吶喊瞬間擊碎了廣州城的平靜,城中百姓與守軍驚慌失措,滿城奔潰。
大臣顧元鏡、蘇觀生等人聞訊后,倉促調集兵力與清軍展開激戰。經過一晝夜的廝殺,清軍萌生撤退之意。
但內奸謝尚政很快引清軍主力入城,廣州隨即陷落。蘇觀生見大勢已去,寫下“大3乾忠臣義固當死”八個字后,自縊而亡。
顧元鏡見城池已破,便率領一眾大臣向清軍投降。龍景鑠、龍景逵、龍景厚三兄弟目睹此景,深知已無退路,心中只剩“以死殉國”的決絕。他們帶著身邊僅存的數十名侍衛,手持兵器沖向清軍,決意奮戰到底。
最終,全部倒在清軍刀下。
沒過多久,一道耀眼的光芒猝然從天而降,穩穩地將三兄弟的尸體包裹其中。緊接著,光芒裹挾著尸體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當光芒再次出現時,已來到大乾與緬甸邊境的勐臘縣城。光芒緩緩消散,龍景鑠、龍景逵、龍景厚三兄弟的身軀出現在一條僻靜的街道上。片刻后,三人的眼皮先后顫動,緩緩睜開雙眼,就這樣,在這遙遠的邊境之地,他們重新蘇醒,成功復活。
蘇醒后,三兄弟看著周遭陌生的街景與別樣打扮的行人,心中滿是茫然。
恰好一位路過的老者停下腳步,他們上前輕聲詢問,才知此地是勐臘,清軍戰火尚未蔓延到這邊境小城,百姓仍過著太平日子。
起初,他們想向當地人表明身份,再借機組織力量抗清,可現實卻給了他們一記重擊:天下人皆知大乾太子與二王早已在北京被斬首,即便他們此前在廣州復活、得到當地官員認可,其他地方也鮮少信服,否則肇慶也不會另立永歷政權。如今他們從廣州戰死的絕境中再度復活,又身處偏遠邊境,更無人會相信他們的身份。
更何況,清軍的烽火離勐臘尚遠,百姓們安于現狀,并無抗清的意愿。三兄弟無奈,只得放下身份,留在勐臘與當地人一同生活。好在當地人淳樸和藹,只當他們是躲避戰火的逃難者,并未多加猜忌。長久處于戰亂中的三兄弟,也終于在此地,過上了一段難得的平靜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