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們在天津與日本特高課周旋的日子嗎?那是我一生中最危險也最快樂的時光,因為有你在我身邊……
天佑,替我看看新中國,替我過過和平的日子。
不要為我的離去而停滯不前,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永別了,我的愛。
小倩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七日”
淚水模糊了胡天佑的視線,滴落在信紙上,暈開了墨跡。
他緊緊攥著那枚戒指,指節因過度用力而發白。
夜幕降臨,辦公室內一片漆黑。
胡天佑沒有開燈,只是靜靜地坐在黑暗中,回憶如潮水般涌來……
一九三九年秋,天津。
日本占領下的天津,表面繁華依舊,實則暗流涌動。
海河兩岸,日軍的太陽旗高高飄揚,街頭隨處可見日本兵和特務的身影。
胡天佑受組織委派,以《華北日報》記者的身份為掩護,在天津從事地下工作。
他的任務是搜集日軍情報,建立地下交通線。
一天傍晚,胡天佑按照約定來到法租界的維多利亞咖啡館,與一位新來的地下黨員接頭。
“胡先生嗎?我是于小倩,報社新來的編輯。”一個清脆的女聲在身后響起。
胡天佑轉身,看見一位二十出頭的年輕女子。
她穿著淡藍色旗袍,外罩米白色針織開衫,齊肩短發襯托出清秀的面容,眼神明亮而聰慧。
“于小姐,請坐。”胡天佑示意她坐下,同時警惕地觀察四周,“聽說你是從北平來的?”
于小倩微微一笑,壓低聲音:“是的,組織上派我來協助您的工作,我在燕京大學讀書時參加過學生運動,對天津也比較熟悉。”
胡天佑皺了皺眉:“這項工作很危險,你太年輕了。”
“年輕不是缺點。”于小倩不卑不亢地回答道,“我在北平已經參與過多次地下活動,有經驗。而且,女性身份有時反而是最好的掩護。”
胡天佑不得不承認她說得有道理。
在接下來的交談中,他發現這個年輕女子不僅機智過人,而且對敵我形勢有著敏銳的洞察力。
“目前天津特高課活動猖獗,我們必須格外小心。”胡天佑提醒道,“特高課課長佐藤一郎是個中國通,心狠手辣,已經破壞了我們好幾個聯絡點。”
于小倩點點頭道:“我聽說過這個人。他在北平時就以殘忍著稱,喜歡從文化人下手。”
兩人交談之際,胡天佑突然注意到咖啡館外停下一輛黑色轎車,幾個穿著風衣的男子下車后分散開來,呈包圍之勢。
“有情況,我們被盯上了。”胡天佑保持微笑,低聲說道,“跟我來,不要慌張。”
他自然地站起身,伸手扶起于小倩,裝作親密的樣子向咖啡館后門走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