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四年的下半年開始,一直到一九七五年的冬天,這是自動亂以來,國家向好發展的最好時期,社會也日趨穩定。
特別是那位中國未來的改革家主持工作以后,專門開會,嚴厲抨擊了過去的錯誤,要求國家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生產恢復和發展上。
在這樣一種環境下,那些過去已經被人們快要遺忘的生活要素,又開始逐漸地死灰復燃了。
姚遠不可能把歷史大事件都記住,他也是要看每天的報紙,聽那個掛在村頭電線桿上的大喇叭,早上起來每天廣播新聞和報紙摘要,來判斷國家已經走到了什么時期。
這時候,他就回憶起來,小翻領的列寧裝加有機玻璃的扣子,應該成為了第一個復蘇的女性時裝款式。因為這種服裝,姚遠上小學的時候就穿過。那是穿他媽的。
那時候大家都窮,上學的男孩衣服爛的快,尤其是姚遠這種喜歡打架,調皮搗蛋的孩子,衣服自然是不等有了新的,舊的就已經穿不得了。
沒了衣裳穿,就只能穿她媽的,他爸的他穿著大。
穿女式服裝,姚遠雖然那時候還小,也覺得不好意思。可他四下里一看,像他這種情況的,有好幾個呢,也就不在乎了。
當然了,這時代的男式服裝,還是離不開軍裝和黑灰的中山裝,沒有太大變化。
他騎自行車去城里的商店,果然就看到了列寧裝和零賣的有機玻璃扣子。于是回來以后,他就把這種服裝樣式畫出來,讓抗抗照著做樣品。
這時候,他已經像抗抗一樣,可以憑借服裝的款式,自己去畫裁剪圖,不用再照著姚叔他媽那本裁剪書,比著葫蘆畫瓢了。
他大膽地對列寧裝做了改進,加大了收腰,縮小了服裝下擺,這樣,做出來的效果就增加了曲線美,更加合身,穿在身上可以盡顯女性身材了。
劉夏和邵玲這一般人,已經習慣了抗抗的無所不能。只要商店里有新的衣裳款式,抗抗就一定能做出來,而且抗抗做出來的,一定比商店里買的更合身,更漂亮。
于是,外面剛剛時興列寧裝,劉夏和邵玲就已經穿在身上了。
都是列寧裝,外面有賣的,那肯定就是國家讓穿了。抗抗做的只是更好看而已,并不違禁。這樣的擦邊球,也就只能是姚遠可以想得到。
秋天的時候,抗抗就又忙碌起來了。
有姚遠這個天機泄露大師在,抗抗的活是永遠做不完的,收入也一天比一天在增加。
那臺姚叔他媽留下的縫紉機,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加速運轉,故障率開始升高,仗著姚遠的無所不能,換了不少零件,皮帶更是不知換了多少條,還能勉強維持運轉。
姚遠就打算著,再給抗抗買個新的縫紉機。
再買縫紉機,就得買新式的,自帶鎖邊機的那種了,而且,姚遠還打算買兩臺。
小慧在這里,有兩臺縫紉機的話,抗抗和小慧就可以同時干活,剩下的裁剪和熨燙衣服,姚遠一個人也就做了。姜姨有空的時候,也可以過來幫忙,那樣效率會更高一些。
抗抗當然是支持姚遠的。兩個人已經在一個屋子里生活,平日里溝通更多,她不免就接觸姚遠的超前思想更多。效率,績效比,利潤最大化這些東西,她基本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