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代家里沒有電話,他得回家和姜姨、抗抗說一聲,然后再和小慧回她的老家。
姜姨和抗抗也整不明白姚遠要干什么?這個姚大傻,主意都是憋在心里的,想好了才會干,而且干就能成。
姜姨和抗抗知道攔不住他,干脆也不阻攔他,由著他作去。
只是,他和小慧走了,抗抗就得放下媛媛讓姜姨看著,去鋪子里看著了。
小慧老家離著這里六十里地,現在的話,坐公交不到倆小時就能到。可在那個年代,公交也就到縣城,還得倒過路車,然后還得走一段山路,這時候出發,天黑前能到村里就不錯。
還真不錯,姚遠和小慧坐車到了縣城的時候,恰巧就趕上了一輛過路車,下午四點多就到村里了。
小慧過年沒回來,這過了年,突然就領回個大小伙子來,村里人就都來看熱鬧,別再是小慧領了對象來家了吧?聽說這兩年她在城里,混的可不錯呢,回來都是城里人的打扮,洋氣著呢!
那時候的農村,一年里也很少有外地的陌生人來。誰家來了陌生人,特別是城里人,全村男女老少都能擠到家里來看新鮮。
門口一下就來十幾個七八歲的大小子小姑娘,也不進屋,就站在門口巴望,大人們則遠遠地在院子外面看著,跟等著看西洋景差不多。
小慧家的院墻是山里的石頭壘的,不用加什么石灰水泥,山里人弄不起這個,就用石頭干茬起來,有個名字,叫干打壘。
院子挺大,喂了不少的雞,屋角上還有個豬圈,養著兩頭豬。
這些動物,也是這兩年才開始喂,那兩年割資本主義尾巴,不讓個人飼養。
豬就只能喂兩頭,再多了供不上它吃。
雞有十幾只,這東西不太耗糧食,山上拔些蛐蛐草,摻了糠就能養。冬天沒啥東西喂,就撒出去,讓雞們自己找草種子吃去。
雞們在院子里到處跑,拉的到處是雞屎,再加上屋角豬圈里那兩頭豬的臭味兒,整個院子里的味道就可想而知了。不過,農村人習慣了這味道,也就覺不出什么來了。
這幸虧是姚遠自己來了,要是抗抗跟著過來,只這味道她就不見得能呆住。
但話說回來,抗抗也在這樣的農村里插過隊,沒準兒也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和味道也說不定。
院子里有北屋和東屋兩排房子,小慧的父母和兄弟分別住著。
小慧家里只有一個弟弟,還有個妹妹也跟小慧似的挺漂亮,嫁了山里煤礦的一個礦工,日子還過的不錯。
小慧的父親和兄弟是見過姚遠的,見小慧忽然領了他回來,吃了一嚇,以為出了什么大事。
待小慧說明白了來意和為啥過年沒回來,大家這才松一口氣,讓姚遠到北屋堂屋里坐著,父子兩個人陪著喝水。小慧媽也在堂屋里,在灶臺邊上點火準備晚飯。
姚遠過來的時候,知道農村日子還不富裕,在車站上等車,就買了些禮物,還有燒雞、香腸、烤肉一些吃的,這時候就都拿出來。這樣,小慧媽就用不著為來了客人,自己沒啥準備而發愁了。
那個時代,山里農村的房子,基本都是這種石頭干打壘建起來的,里面抹了一層摻了麥秸的黃泥,也不用石灰粉刷。屋里暗,乍然從光線明亮的外面進來,感覺只是一片昏暗。
公正地說,小慧家的房子在這村里就算好的,至少里面抹了摻麥秸的黃泥墻皮。
還有許多人家,連這層黃泥墻皮也沒抹,里外都能看到石頭,且有些地方,透過墻上石頭的縫隙,能夠看到外面的亮光,撒氣漏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