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姚遠就得和小慧,還有她小叔一起回到縣里,找當地銀行辦貸款。
對小慧能不能把這個代工廠干起來,他心里沒底,就打算留在店鋪里,利用這個晚上,好好和小慧談談。
如果小慧沒有能力和辦法管好工廠,那么,這個貸款還是不辦的好,他再另想主意。
姚遠留下來,抗抗也就留下來了。
抗抗平日里耍賴撒嬌,到正事兒上,她還是要跟著姚遠。
服裝加工抗抗不外行,她知道姚遠已經到了關鍵時刻了。在這個時候,她就必須把什么都放下,站出來,把姚遠不能做和沒時間做的事情,承擔起來。
姚遠明天要和小慧回去辦貸款,籌劃加工廠的事,她就必須在鋪子里,和翠霞姊妹一起干活。
小慧的加工廠前途未卜,她這里就必須多做一件衣服就算一件衣服,盡量去擴充庫存,防備店鋪開業斷貨。
樓上一半的空間都用來存放做好的衣服,按照不同的類型和型號,一摞摞地堆著,有些已經快堆到屋頂了,可姚遠說還是不夠。
姚遠說話不是沒有根據,他是拿了個本本,用筆一點點算出來的。
怎么算的,抗抗不懂。這些年來,她已經習慣了聽姚遠的,他也很少有錯的時候。
他說不夠,自然就是不夠了,那就按照他算出來的數量,加緊準備。
因此,姚遠要晚上留下來,在店鋪里對付一宿,抗抗也就留下來。
晚上的時候,關了店鋪門,姚遠和小慧、抗抗,還有翠霞姊妹,都坐在樓下的爐子邊上,抗抗抱著媛媛,大家一起商量服裝廠的事兒。
姚遠最關心的,是小慧怎么能把合格的衣裳做出來。
按現在這個市場價格來推算,大家聽著一尺布幾毛錢,算是相當便宜了,其實恰恰相反。
那個時候,錢的購買力和現在是不一樣的。工人一個月才發四十來塊錢,學徒才二十多塊錢,一米布就合一塊多一米。
想象一下,一米布的實際價格,合現在多少錢?這是一個讓現代人吃驚的價格!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那個時代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技術,決定了這些生活日常用品,放到現在都是天價!
所以,那時候的人都沒有幾件像樣的衣裳。偶爾置辦一件好衣裳,也得打算穿一輩子。
現在六七十歲的老人,恐怕家里都有打算存放著要穿一輩子的衣裳。只是,隨著后來工業逐漸發達,布料不值錢了,這些衣裳也就變了壓箱底的存貨,明知道自己再也穿不著了,還不打算扔掉,而美其名曰,是那個時代的紀念了。
如果小慧管理不善,做出的衣裳不合格,這個損失是不可想象的!這也怪不得他小叔有那樣的顧慮,而要打退堂鼓。
那個時代,真的是有好多東西,好多事情,做為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我們,是無法想象,也無法接受的。
如果按照真實的情況照搬,恐怕大部分沒有經歷過的人們根本不會相信。
那是一個只剩了燃燒激情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