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就是一隊隊的旱船,船娘都做了古代官家小姐的打扮,在船里面,擺動旱船,模仿出船在水中搖曳的樣子。
而船的前面,則要有個小伙,戴了胡須,模仿做古代艄公模樣,手里拿了櫓,做出搖櫓的樣子,隨著旱船前進。
旱船里,也有模仿張生、崔鶯鶯一類故事的,則里面坐的,就是一男一女兩人。
男的做書生打扮,女的依舊貼了頭飾,做小姐樣子。還有一個古代丫鬟打扮的女孩,錦衣小襖,跟在船的一側行走,扮做紅娘。
旱船往往用各色的彩紙,裱糊的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再于船上做些蓮花一類盛放蠟燭照明的地方,往往獨具匠心。
那時代沒有輕便的電力照明工具,移動的旱船只能用蠟燭點了照明,卻仍舊可以讓大家看到這旱船里面光彩奪目,且將蠟燭都做了巧妙的裝飾。
中國人的智慧,恐怕是天下無敵的。如果當真不被束縛或者遏制、壓抑,早晚有一天,這塊古老的土地,依舊是世界的中心,依舊是她原來名字賦予的那個含義。
旱船后面,就是踩高蹺的隊伍了。高蹺上的人也是化了妝,模仿西游記或者過去媒婆一類搞笑人物。
最高的高蹺竟有兩米半高,那個站在上面的人,竟然到了姚遠的二樓窗臺那里,可以和姚遠面對面的說話了。
在如此高的兩根棍子上可以行走自如,穿大街越小巷,其技藝之精湛,也足以讓人佩服了。
高蹺隊過去,就是化了粉臉的女子秧歌隊,在最后面架子車上載著的一面大鼓,發出的震撼人心的鼓點聲里,幾十個粉臉婦女,腰纏大紅長布,一路扭著搖曳走來,亦是好看的很。
王家疃的隊伍過去之后,又過去了幾個隊伍,美美的礦機生產二部的隊伍,就過來了。一邊四個穿了藍布工作服的小伙子,手里舞著鐵鏈,鐵鏈的兩個頭上,都有一個裝著木炭的籠子,隨著鐵鏈舞動,炭火劃出一道道光影。
好看是好看了,可這玩意兒燒人。不等那炭火舞動過來,大家就紛紛閃避,躲得遠遠的,自動就出了一條寬寬的通道。
美美依舊穿了她那件白地黑方格的外套,留著不長不短的直發,嘴里含著哨子。
隨著她哨子有節奏的吹響,秧歌隊步伐整齊地一走三停,通過了姚遠他們那個明清小樓。
無論搖搖和媛媛在樓上怎么破著嗓子喊小姨,美美無動于衷,始終表情嚴肅,吹著哨子,指揮著秧歌隊前進,沒有向樓上瞭望一眼。
姚遠依舊放了兩串長長的鞭炮,等于是告訴美美,他們看到她了,為她慶祝了。
其實,姚遠心里還是有些不高興。不是因為美美不搭理倆外甥女,而是看到了她的作風與小慧的對比。美美缺了小慧的指揮若定。
小慧是做在車上的,她只會把任務和要求布置給手下,讓他們去做。誰失誤了就得誰來負責。你干不來我就換別人做。
因此,小慧是輕松的,她可以有時間和兩個孩子互動。
美美卻凡事喜歡自己動手,對誰都不放心。連指揮個秧歌隊,也得親自下手。
姚遠不止一次地跟她講過諸葛亮累死五丈原,她就是聽不進去。
同樣,在做事風格上,小慧柔中帶剛,看著綿軟,其實綿里藏針,原則都藏在那綿軟的后面。
美美就不這樣,往往雷厲風行,說一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