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大家都是踩著點偷懶,不到商場開門最后一刻不來的,現在不行了。
必須按點上班,十分鐘時間換工作服,然后整理內務,打掃衛生。每天早上必須盤庫,重新統計庫存數量。交接班也必須盤庫,數量要和早上的數量對起來。
原先胡東海在這里的時候,半月都不盤庫,什么款賣的快沒有了,導購就通知胡東海,胡東海再通知服裝公司倉儲那邊,倉儲經理大橘子會安排人集中送貨過來。
這回蘇春榮當店長,這樣也不行了。半月盤庫,萬一服裝丟失了,根本沒法及時發現,追查責任,一天一盤可以及時發現,丟了肯定就是上一個班的責任。
可是,這樣大家的勞動量就明顯增加了,自然心里會抱怨。
蘇春榮不管大家抱怨,她必須得對得起老板對她的信任啊。
不僅如此,她也會每天按時上班,檢查店內衛生和服裝擺放,發現不合格的,也要進行罰款。
另外,為更加責任分明,也為大家不為績效工資互相搶著掙顧客,她把專賣店劃分了區域,每個區域安排一個導購負責。
這樣,大家就不用爭了,誰負責的區域賣出的服裝,利潤提成就是誰的。
同樣,誰負責的區域衛生、服裝擺放不合格了,就處罰誰。
還有,她不是當店長了嗎?六個導購就變五個了。缺了一個,按理說應該讓老板再招一個補齊,可蘇春榮沒有這樣做。
按照以往她的工作經驗,店里不忙的時候,兩個導購就完全可以承擔起所有的工作來,根本用不著三個人。
于是,她又建議老板趙雪群,不再招新導購了,可以為他節約出一個人的工資來。
平時的時候,是白天店里顧客少,晚上多。那就白班安排兩個人,晚班安排三個人。節假日白天人多,她就充當導購。
這樣算下來,只是她犧牲了一些個人利益,卻不會影響店里的經營。為報答老板對她的器重,她甘愿犧牲自己的利益,無怨無悔。
老板趙雪群當然不會不同意。在他心里,蘇春榮代表的,可是姚大老板,她說什么他都會同意的。
蘇春榮想到的這些管理辦法,看似都是有效和正確的。但她過于年輕了,無法理解管理的訣竅,往往不在于具體的方法,而在于具體的實施方法和潛移默化。
人都是有私心的,當你損害到任何一個人的個人利益,無論你如何光明正大,如何正確正義,被損害利益的人,都會怨恨你。
當你的辦法惹的民怨沸騰了,大家都敵視你的時候,無論你的辦法如何正確,你都會處于危險之中,隨時面臨別人的排擠和反對。
所以,中國講究天時地利不如人和。以蘇春榮這個年紀,她是不會懂得什么叫人和的,也不會知道人和為什么要放在第一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