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的懷疑都變成了現實。
張建國竟然不知道姚遠有個專門研究超前一下代技術的研究所,不僅僅是研發自動進給操控系統,還研究各種開關二極管、三極管、功放管、單結晶體管,甚至是集成塊。
那套用于制衣設備上的自動進給系統,人家在他沒引進這種國外設備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研發了。
而且,人家是配套研發,不改變原有設備的對接參數。
而且,人家還有更先進的晶體接近系統,也就是國外正在開發研究的傳感器系統。
這樣巨大的技術優勢,一旦成功運用于實際生產,索爾頓公司代理的這個設備,直接就是垃圾!
張建國無力反擊。
就算他賠著本干,把自己高價引進的進口設備,以和美美制衣設備同樣的價格賣給客戶,客戶都不肯接受。
無論是設備兼容性,還是售后服務,剛剛興起,沒有底蘊的索爾頓公司和美美制衣比起來,經驗和管理體系,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不具備競爭實力。
姚遠不是軟弱好欺,不是不反擊。他只是在等待時機。
一旦時機成熟,姚遠的反擊就是雷霆萬鈞,摧枯拉朽,讓張建國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做出哪怕任何一點被稱作反抗的動作,只能坐以待斃!而且,絕對不給他任何可以拖延的機會,得以茍延殘喘。
這種反擊,令所有行內和行外的人士,都看的目瞪口呆!
什么叫大家,什么叫商業巨人?看姚遠的反擊就知道了。
而姚遠本人,為這次反擊賦予了一個更蠱惑人心的意義:民族工業的絕地反擊!
誰說我們的民族企業,就非得跟在國外企業的屁股后面走?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像當年老一輩革命者那樣,為了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為了這個百折不屈的民族,拿出所有的熱情,重塑那段建國初期的燃情歲月,我們依舊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國家,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
對張建國來說,這些,已經毫無意義了。自己多年經營下的資產,這一次,肯定是血本無歸了。
這還是次要的。巨額的銀行貸款,此刻也化為了港口上存著的一堆堆廢鐵!
怎么辦?
他當然不能坐以待斃。
這小子從他爹張順才那里遺傳的唯一優點,就是嗅覺靈敏。
在大的趨勢還沒有明朗之前,他就意識到自己已經輸了。
他帶著能夠收集到手的所有資金,再一次失蹤了。這一下,從周朝陽以下的所有人,都成了他的替罪羊。
塵埃落盡,一地雞毛。
索爾頓公司南北兩大總部,全部貼了封條,人去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