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遠再組建新的部門,倒是有意無意地遵循了鞍鋼憲法的精神。
一個職工們信得過的人做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用有管理經驗的礦機舊干部,去主管生產。第三位置,就留給技術過硬的人,做為將來控制質量,成立質量團隊的基礎。
這樣,他手里就有了兩個部門。以生產部為主,整合全礦機的機床,做對外機械加工。另一個部門,就是那個大修車間。負責全廠的設備維修和對外營業,承接設備大修任務。但將來大修車間,還是要歸生產部統一領導。
兩個部門的最高領導團隊基本組建完成以后,生產部就開始尋找對機床熟悉的職工,對剩下的那些機床測量精度,建立檔案,把能用的甄選出來,組織機加生產車間。
這個工作主要有林清華負責。重新恢復大修車間的任務,則由董云負責。
馬友寶則主抓全面工作。其實就是監督兩個副手是不是實心實意地為工廠和工人們工作。過于專業的東西他不懂,只能聽兩個副手的。
工人們對自己使用的機床還是熟悉的。僅僅一個星期,機床甄選工作就順利完成了。馬友寶就帶著林清華到姚遠這邊來匯報工作。
林清華過去當大件分廠廠長的時候,都是自己出去聯系業務的,對周邊的機加工需求比較熟悉。
根據他自己以往的經驗判斷,綜合剩余設備的加工能力,他組建了三個車間。一個機加工車間,一個鍛打熱處理車間,還有一個裝配車間。
美美那邊現在加工能力有限,實際只使用了整個礦機主廠區一半的空間,還有許多的工房空著。這樣,林清華挑選機加生產區就不廢太大的事。只是剩下的這些工房,都過于破舊了,到處撒氣漏風的,夏天還能湊合著用,冬天就要影響生產了。
姚遠對林清華的工作還是很滿意的。從他這么快就組織起人手,把設備甄選完畢了,也可以看出來,他是在盡職盡責工作。
再說還有個馬友寶在后面跟著呢。雖然他不懂什么,可他人正直。這就夠了。當初礦機那些干部后面,如果都有馬友寶這么個人跟著的話,估計他們也沒有那個膽子,敢如此無法無天。
姚遠就批準了林清華的計劃。至于工房破舊,反正現在有的是人,組織職工們自己維修吧。買點維修的材料,也花不了多少錢。
于是,三千多職工們這會就都有事干了。當建筑工,維修工房,四處搬運設備,把它們都集中到林清華指定的工房里,安裝就位,再由電器方面懂行的安裝線路。
工房里原來就都安裝著動力線,不用重新布大線,只買些開關電線,把各就位的機床接上電,這個也花不了多少錢。
董云這邊,大修車間是現成的,他只把原來自己分廠的工人們重新組織起來,再選出車間需要的干部,基本就可以開工干活了。
只是這一次,干部的任命和使用,讓他覺得不習慣了。
原來當分廠廠長的時候,他想用誰就用誰,自己說了算。這一回,得工人們說了算了。